在漢武朝做神女(2 / 2)

滿朝文武終日煌煌,而他這個一手操縱風暴的人看起來甚至有點悠閑。

這樣的姿态,就像是在等什麽人。

很快,他等來了王娡,他的生母,此朝太後。

這一次她端正地站在殿上,劉徹高踞主位,不曾降階相迎。

這對母子對視了一會兒,然後王娡低下頭,她對劉徹說,“我出身微末,所以我的兄弟也沒有什麽本領,你封他君侯拜他為相,他卻只知道收受賄賂和索要田宅。窦嬰給他設下一個圈套,他就蠢笨地跳進去,再也不能脫身。”

劉徹沒有說話。

他等了三天等來王娡,不是要聽這些話的。他其實只是要王娡的一個态度,是要認輸,還是要以太後的身份魚死網破。

持景帝遺诏的窦嬰是一條瘋狗,他的狗繩牽在劉徹手裏,劉徹到現在還沒放開這條繩子,是因為還不确定,放出這條狗,是僅僅撕咬田蚡,還是連王娡一起咬。

是的,無論如何田蚡都要死,從他着手設局開始,田蚡就注定是個死人了。

王娡還在說,“你幼小的時候,我并不受寵,你舅舅奉承少府的小官,求他們在冬天多給我們添幾塊碳。後來你地位不穩固,你舅舅千方百計地奉承窦嬰,求他在你父皇面前為你說一句好話。”

窦嬰不死,則窦氏外戚不死。田蚡不死,則王氏外戚不死。

“如今你長大了,坐上了皇帝的位置,窦嬰都要聽你的話。”王娡擡頭看向劉徹,不知何時她已經是淚流滿面,“徹兒,你一定要你舅舅去死嗎?”

她說劉徹長大了,只有這幾個字是劉徹想要聽到的。

孩子長大了就不再需要母親的管教,君王長大了,就不再需要太後插手朝政。

這話說出口,王娡就已經是在認輸了。

劉徹說,“我幼小的時候,母後給我逢過一只老虎布偶。”

“母後請先回吧。”他最後說,沒有向王太後承諾任何關于田蚡的事情。

王娡看了他一會兒,然後她不再哭了,擦幹淨眼淚,轉身往外走。

将要走出清涼殿時,劉徹說,“恭送母後。”只是這麽說了一句,仍然沒有要走下來或者僅僅是站起來的意思。

而王娡忽然回過頭。

此時日近黃昏,皇帝與太後對峙,宮人不敢進來點燈,宮室之內昏沉一片,宮室之外還餘有金紅兩色的霞光。

王娡就踩在這條明暗分界線上,回頭時她的發髻被光照亮,臉孔卻埋在陰影裏,看不分明。

她說,“徹兒,你和你父皇真像啊。”

劉徹的面孔像石頭一樣毫無表情。

王娡就把頭轉回去,走出清涼殿。她是個纖瘦的女人,走路時的姿态叫人聯想起攀在樹上的藤蔓,她曾經也确實如同藤蔓一般攀在大樹上。

景帝死後,她的樹就倒了。

劉徹看着她離去的背影,一直看着,一直沒有表情。

侍女來往着在宮室中點上燈燭,煌煌明光照徹宮室,而外面天色漆黑,明與暗在悄無聲息中完成了一次替換。

就在這樣的燈火下,劉徹慢慢低下頭,以手展開一張絲帛,開始書寫他的旨意。

燭焰晃動着,他的手指在絲帛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陰影。

他寫,景帝遺诏系子虛烏有,窦嬰以矯诏治罪,斬首,餘下窦家人皆受誅連。

系統悵惘地嘆了一口氣,“昔有趙高李斯僞造始皇遺诏,今有窦嬰僞造景帝遺诏。他這樣死,确實算是轟轟烈烈。”

寫完窦嬰的結局之後,劉徹換了一張絲帛。

他起筆,筆畫曲折,先寫了一個“密”字。

與窦嬰那封明诏相比,現在他寫的是一封密诏,顧名思義,秘而不宣,不為人知。

在“密”字之後,他寫下“田蚡”兩個字,又寫下“鸩殺”兩個字。

明旨斬殺窦嬰,密旨鸩殺田蚡。

至此窦、王、陳,三姓外戚土崩瓦解,來日宣室殿上,唯劉徹朝綱獨斷。

“王娡說劉徹像他父皇,漢景帝劉啓,劉徹像嗎?”系統像是在自言自語。

林久說,“窦嬰那一封诏書是怎麽來的呢。”

縱然有文景之治名傳千古,但景帝實在算不上是個雄偉的君主,他是被窦氏外戚包圍的皇帝,而在他百年之後,他的兒子以一封遺诏殺窦氏滿門。

“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麽嗎。”系統說,“此前我覺得窦太皇太後不過如此,現在我要鄭重向她道歉,能鎮壓劉徹這種皇帝那麽多年,她何止是狠人,簡直狼滅。”

“但我又想起她死前,不問活人問死人。那時窦家人都跪在她面前,像天塌了一樣惶恐。”

系統嘆了一口氣說,“現在想一想,那時她也是明白,自己已經沒辦法再照顧活人了吧。”

“你說那時候她是以什麽樣的心情看待王娡的呢?她看到了王娡的隐忍和野心,但更看到了王娡的結局吧。”

最後系統看着劉徹說,“她是她親孫子行玺攝政之前的最後一塊磨刀石,她磨砺出了一把寒光照徹千秋萬世的利劍。”

劉徹的帛書寫完了,兩張帛書,他一一推到林久面前。

林久不看帛書,她和劉徹對視了一會兒。

劉徹說,“神女有什麽話要說嗎。”

說這話時,他看起來,說不上開心,也說不上不開心。

林久思考了一下,然後說了一個時間。

“見我,”她說,“許以,不朽。”

系統說,“……啊?你跟劉徹說話嗎?”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