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2)

玉京 夜雨听风. 0 字 2023-07-13

学堂里的生活对于小孩子而言没有一点乐趣,苘夫子永远是板着脸,让人生畏。

跟在小少爷旁的小厮呢,永远是低头哈腰的说着是是是,对对对,似乎他们的人生字典中永远只能有这两个字,再不能多了。

而上厕所的时间是小孩子解脱天性的唯一时候,五个小孩里海仁堂最老实,周清清对什么都好奇,齐明是齐天的跟屁虫,齐天年长一岁,最会吹牛。

自从两个国家乱起来后,娇生惯养的富家公子哥们就不允许出深宅大院了。

他们常常吃着从外面带来的好吃糕点,却无所事事,总是幻想着外面是什么样子。

齐天曾经跟随齐家父亲去过泰园春,说外面是好多好吃的,好喝的,人也很多,大家都朝我阿爸敬酒,说说笑笑的很热闹。

小胖子海仁堂问有这个桂花糕好吃吗?

“比这个好吃多了,你只吃过桂花糕,外头还有栗子糕、梅子酥、枣泥饼好多好多数不出来的好吃的,还有甜甜的羊奶……“

小孩子总是天真浪漫的,他们无法想到泰园春哪是穷人能上去的,老李头在裕丰楼小酌十晚,也比不过泰园春一晚的酒钱。

黄之首并不打算戳破小孩子纯真的幻想,该接触的总要接触,但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徒增烦恼对小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残忍。

他在一旁只听着,浅浅的笑,因为他憋不住,实在是太纯真了,不由得想到以前自己是不是也这样说着荒谬的话。

“之首,苘夫子常说你最聪明,你说外面是不是这样?“

黄之首愣了一下,现世的残酷他早已有过酸爽的体验,小孩子本因回归童真,没想到竟自己准备终结自己的美梦。

“我常听有人说,外面是这样的。他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人说外面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亦有人说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黄之首到底还是希望他们依旧保持着美梦做下去,小孩子就应该过着小孩子的生活,少年老成活的太累。

可是,齐天闹了小孩脾气,知根刨地地要知道个所以然,自己不敢去问苘夫子,叫自家小厮悄悄去问。

苘夫子听完诗句很惊讶,他没有想到告老还乡还能有人心系天下,而且意外地出自一个小孩子。

下午快放学的时候,苘夫子并没有把黄之首叫来问话,小孩子写出这样的诗句实属是太过荒谬,下意识的略过,反倒把齐天叫进了文渊阁。

小孩以为自己犯了错,紧张的不行,夫子不过给他解释说黄之首说的很对,你要多多向他学习,那几句话你可以记在心里,以后长大了自然会慢慢懂的。

回到家里的齐天又和父母提起,两人吓了一跳,不敢相信是从一个小孩子的口里说出来的。

苘夫子说要向黄之首学习,父母也说要记着黄之首的话。睡在床上的齐天辗转反侧地想外面到底是怎么样呢?

终于,在某一天,齐天联合齐明动起了歪心思,他们撒起了娇,绕开小厮,走出小门,穿过院墙,他们如愿见到了外面嘈杂喧嚣的外面。

过了深院高墙,他们好奇的打量着街道、打量着行人,打量着店铺和打量着所有。

脱离了家庭的他们,仿佛一切变得新奇。

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看见糖葫芦、捏糖人想吃,却怯生生的不敢买。

而有乞丐看见两小孩穿着华丽,叮铃铛啦的举着碗向前乞讨时,他们又一股脑的把小碎银的零钱给了出去。

怜悯弱势者不可无,可或许有些时候的可怜他人并不见得是好事。

一下子,所有的乞丐像疯狗般涌了上来,人数之多,满目皆是,把整条街都给堵塞了。

齐天两兄弟吓的瘫坐在地上,嗷嗷地哭,发臭腐败的体味交杂在空气中,混乱的人流情况让富家公子哥第一次看到了现实的穷苦。

齐家来了人,一群小厮拿着棍棒,守家的拿着皮鞭,啪啪啪地开了一条路,收了碎银子的乞丐被活活抽死,那是他家少爷的零钱,可以丢了,但是不能落在下位人的手上。

两兄弟被抱回了家,可全家的丫鬟和仆从都得为他们的私自行为而受罚,上尊下卑在这个封建的转世社会依旧盛行。

不多时,黄之首也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是黄老爷特地用此特例来恐吓他的。

只能说如果黄之首只是普通的小孩,估计打死也不再敢随处乱跑。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黄老爷子前脚刚走,黄之首后脚便怂恿马夫把他送到了炀道人的面前。

“道长,今天你可要讲的快些,要知道时间就是金钱。”

炀道人笑说你功课怕都还没完成,偷偷跑出来的吧

黄之首嘟囔着嘴答说:“都知道了,还不快讲。”

于是炀道人也不废话,清清嗓子,开始讲说:“之前说到,人道惶惶已久,清虚道人卜卦仙缘,其余两位道长去而复返

言说在往东南方向千里外,有一湖,叫陷天湖,其目不及终点,陷不知深浅,旁门左道(三教九流的术士一入是九死一生。

湖边小渠,恰有少年,神情惶惶似不可终日,乃徵国太子,少时取名明徽州,但常人多称其为明太子。”

黄之首还是一如既往地突兀插话:“明太子就是主角吧。”

炀道人给了他一个脑瓜崩,说“知道了还插话。”

黄之首揉着脑袋,嘿嘿几声,说这个故事实在太老套了。

“那要不你来讲?”

黄之首连忙摆手,于是炀道人继续说:“恰太会一劫已过几百年,所谓阴阳有序、四时不怠,万物复苏、恰是当时。

树木生长而使得树枝交杂不堪,世人的成长却心起邪欲,而至权术幌心,使得征战四起。

所谓大鱼吃小鱼,大国吃小国。

明太子原是來国太子,无奈国小而势微,明争不行,暗斗更是无力,至国破家亡,明太子于败国逃亡至此矣。

低矮的树木盖不住身后的滚滚尘烟,回头望,想来是追兵已至。

向前看,是湖面茫茫,莫说船只,连个漂浮物也不见,不由得泣出声来,纵身一跃,表至死之心以告先人。

只一身玄黄气,贵为天定人,哪能这般咕咚死去。

湖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刚抽芽,忘虚道人立长空上,截了一枝条,遥遥往明太子一抛。

明太子突感胸前有瘙痒感,本是生死时刻,哪能顾得,眼一闭准备赴死。

小小树枝不及胳膊一半长,可怀中一收,往明太子衣内一入,避水而不沾衣,是遇江渡江,遇海过海。

所谓一身悠悠黄天气,一湖怎收天命人,理当如此。

远望有黑点奔袭,滚滚尘烟下,伴着马蹄声,岸边来了一队人马。凡夫者带兵甲,看湖面远眺,肉眼可见处,不见明太子。

随行者有术士遥遥一指,说天下皇皇气,地下暗来光,望气可见人已快至湖中心了。

马蹄攥动,但下不了水。风浪平静,却没有船。

领头者焦急万分之下,其见有一华服道人走到岸边说到,“各位莫恼,鄙人赡养一毒蛟,叫做膏杀,生自幽谭碧水之所,极擅水遁,待我唤出,吞山此子,万事大吉。”

紧接着又有一道人说:“何至道兄如此,待我施展水遁法来,劈波驱水,直抓那漏网之鱼。”

众人大喜,对两位练气道人赞赏不已,称任务一成,当奏大王,封侯拜相,成道士大王之列。

两术人在山野修行不过百来载,机缘不至,坐忘不来,术法不成,下山求的便是一方富贵,见此番承诺,是满面春风,满口答应,兴奋异常,连连称谢。

而碧幽潭内,有大蛇巡游,额头微微拱起,有成蛟之象。

忽潭外似大雨下,惊雷声炸起,是蛟蛇出潭,踏风乘云而去,往西南直指陷天湖。

另一道人,口念避水咒,入水即入地,别无异常,呼吸似陆地寻常,耳目也是如此。

一眼看去水中之景,礁石、怪鱼鳞次栉比,道人捏一疾法,游驰而去,直奔明太子。

天上站有忘虚和中天道人,见有人入水,本以为是五行法中的水遁法,待一看,却是不然,乃是闭水法。

忘虚轻说一声旁门小道耳。不过一瞬,湖面卷了波纹,树木微微沙沙响,一道惊雷,如银龙挂钩直冲湖面,下水的道人像死鱼般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