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六国论,苏润只记得这三句,再多也没了。</p>
故抛出这论点后,苏润就开始理论结合实际,用六国灭亡的教训,推翻孔楼的新论点。</p>
苏润有梁玉、徐鼎帮着补充。</p>
向波和周年更是能拿出大炎实际国情做佐证,给苏润的论点增加了可信度。</p>
司彦盯着苏润。</p>
一旦发现苏润有说跑偏的迹象,就及时提醒,快速修正圆场。</p>
而叶卓然则是整理对面的论点交给张世。</p>
张世从中抓到破绽,再提供给苏润。</p>
相比于孔楼和萧均带着的一盘散沙,连忙都帮不上,话说不到两句就被击溃,主战派可谓是所向披靡。</p>
争论很快落下帷幕。</p>
无需七日,与孔楼的第一战,苏润就大获全胜!</p>
张教谕看着意气风发的学子们,沉声道:</p>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
虽然是夸赞,但张教谕这语气太生硬,倒是让人听不出一点高兴地意味来。</p>
张教谕看着苏润几人,硬邦邦的问:</p>
“你们几个叫什么名字?”</p>
本来以为又是周年、向波与孔楼、萧均的争论。</p>
没想到,今日居然有意外之喜。</p>
尤其那个带头的小子,锋芒毕露啊!</p>
苏润等人报上名字,张教谕意味深长:</p>
“原来是你们六个!怪不得……”</p>
有了结论,张教谕提前放课。</p>
不少学子趁机过来攀谈。</p>
孔楼虽然败了,但依旧昂着脑袋,自以为很有气势地撂话:</p>
“你等着!我下次一定给你点厉害瞧瞧!”</p>
周年如同雕塑一般,站在苏润身前,看了他半晌:“你很好。”</p>
向波得胜归来,摇着扇子黏上了苏润:</p>
“正巧本公子稍后无事,就陪你去上六艺吧!”</p>
“这可是你的荣幸!”</p>
府学除了经史子集外,君子六艺也要修习。</p>
不过苏润没工夫在意这个。</p>
他从方才的辩论中,得到了新的灵感。</p>
院试以前,秀才以下,靠着题海战术还能拔得头筹。</p>
但从秀才以后,看的就不再是数量,而是深度。</p>
这时候,光堆积数量,作用就要小很多了。</p>
他方才虽然说的慷慨激昂,但不够切合实际,全靠周年和向波补充。</p>
这也是他们的短板。</p>
向波来的正好,苏润趁机向向波请教。</p>
原本,向波还想拿乔,不料萧均先一步给出了回答:</p>
“缃帙楼藏有大炎各地的逸闻书册,可供借阅。”</p>
“至于岁入、军事等消息……”</p>
萧均上前一步,低声提醒:</p>
“子渊,你大哥身为青阳农官,为你弄到些《大炎杂报》应该很容易。”</p>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