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流转,将未来的画卷缓缓展开,奉天殿内的洪武君臣们凝神观看。
【由于万历皇帝对儿子明光宗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一直不太满意,更牵连到了孙子辈,所以作为新任皇帝的天启帝朱由校不仅没想过这么快就当皇帝,甚至都没来得及被正式册封为太子,那就更没有经过什么专门的帝王训练了。】
朱元璋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疙瘩:“胡闹!国本岂能如此儿戏?未历东宫,不习帝王术,如何治国?”
【更糟糕的是,由于在太子府中没有亲生母亲,养母李选侍又有自己的子女,所以这位朱由校绝大多数时间是跟着乳母客氏以及大太监魏忠贤生活在一起的。】
马皇后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父母之爱缺失,长于妇寺之手,这孩子……唉。”言语中充满了怜悯与担忧。
【当然这位天启皇帝并没有养成什么坏习惯,唯一的习惯就是喜欢作木工.....】
此是天幕还特意讲了一句:【朱由校对木匠工艺可不是玩闹那种喜欢,而是专门钻研的那种喜欢。】
“木工?”朱棣一脸错愕,“皇帝喜欢做木工?”他想象了一下自己穿着龙袍刨木花的场景,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天幕似乎为了证明其手艺并非玩闹,特意展示了细节:【其手艺登峰造极,尤善设计精巧机关与家具。曾独创‘木制自动玩偶’,能以机括驱动,行走坐卧宛如生人;所造折叠床、百宝匣,结构之精妙,令宫中巧匠都自叹弗如。】
画面一闪,出现了宏伟的宫殿群。【万历年间三大殿又一次遭火焚毁,重修工程浩大,工部初步核算,报价高达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多少?!”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一千二百万两!他们怎么不去抢!咱修整个皇宫才花了多少!”他对银子的敏感度瞬间飙升到极致。
【然而,这位天启帝毅然决定亲自接手。他亲自勘察设计,优化结构,创新了‘预制构件’之法,将梁柱、斗拱等在宫外场地预先按标准加工完成,再运至宫内快速组装,极大节省了工时和人力损耗;又亲自监工,甚至挽起袖子与工匠一同劳作。最终,这项浩大工程,仅花费三百万两白银便高质量完成!】
“多少?!三百万两?!”朱元璋的声音都变了调,他捂着胸口,感觉心都在滴血,“一千二百万两的报价,他三百万两就做成了?!这……这中间的一千多万两,都喂了耗子吗?!还是喂了硕鼠!”
他猛地扭头看向朱标,眼睛都红了:“标儿!你听见没!一千二百万两啊!咱要是亲自提着刀去工部守着,你说,这价钱能不能再给他砍下一半来?!”
太子朱标看着暴怒的父亲,既无奈又想笑,连忙劝慰:“父皇息怒。洪武、永乐年间与天启年间,物价、人工早已天差地别。或许在洪武朝一百万两能成的事,到了天启年间,物料腾贵,人工飞涨,三百万两或许……或许已是极致节省了。”
“放屁!”朱元璋根本不听,气得牙痒痒,“物价再涨,能涨十倍?二十倍?这就是咱从小就把那些管钱管工程的当贼一样防着的原因!贪!太贪了!层层盘剥,雁过拔毛!该死!都该死!”
老朱这咆哮声如同炸雷,穿透大殿。殿外候着的工部官员们恰好听到这一句,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两股战战,恨不得立刻把脑袋塞进地砖缝里。
六部之中工部地位最低,不是没有原因的,谁让他们经手的项目油水最大,最容易招惹是非。皇帝这句话要是传出去,被御史言官们听了去,恐怕明日弹劾工部贪墨朽坏的奏章就能把他们给淹了!一场针对工部的风浪,眼看就要因老朱一句话而掀起。
【因此,这位天才木匠皇帝学着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将朝廷大政尽数交到内阁与司礼监手中,自己则安心躲在后宫沉迷于他的刨锯斧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