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杭爱核俘(2 / 2)

核验区域的划分与布置,需 “按类分区、便利实用”—— 依据战俘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划分四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配套 “登记点、休息处、饮水站”,用松木杆与麻绳隔离,避免不同类别战俘混杂,同时兼顾老弱妇幼的特殊需求,体现元代 “分类管理、便民为先” 的行政思路。</p>

精壮区的布置侧重 “高效登记”—— 位于空地东侧,长五十丈、宽二十丈,用麻绳圈出十条通道,每条通道对应一个登记点(吏员 + 两名步兵),通道入口处有木牌标注 “部落分组”(如 “合丹部通道”“别失八里部通道”)。地面铺着薄干草(减少站立疲劳),每隔十丈设一个饮水站(羊皮袋装满水,由步兵看管)。脱脱在通道旁来回巡视,见一名精壮男子站得不稳,便让他到干草上坐下休息:“别急,登记得完,先歇会儿,喝点水。” 男子接过水囊,感激地点头,区域内虽人多,却秩序井然。</p>

老弱区的布置侧重 “舒适便利”—— 在空地西侧,紧邻医帐,长四十丈、宽十五丈,地面铺着三层干草(比精壮区厚),还搭建了五顶临时帐蓬(避晒遮阴),每顶帐篷内摆着十块木板(供老人坐卧)。也先帖木儿安排十名步兵,专门协助老人排队,遇行动不便者,便用临时制作的木椅(绑着两根木杆)抬至登记点。一名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木棍,刚走两步便踉跄,步兵立刻上前,将他扶上木椅:“老人家,我们抬您过去,您别用力。” 老人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暖意。</p>

妇幼区的布置侧重 “安抚情绪”—— 在空地南侧,靠近树荫,长三十丈、宽二十丈,用彩色麻布(从叛军物资中缴获)围出屏障,减少外界干扰。区域内摆着二十个稻草堆(供孩童玩耍),妇女们可坐在稻草堆旁,抱着孩童等待登记。帖木格还让步兵找来十几块麦芽糖(叛军藏的零食),分给哭闹的孩童,一名孩童接过糖,立刻停止哭泣,母亲对步兵道:“谢谢大人,这孩子昨天到现在没吃东西,正闹脾气呢。” 帖木格笑道:“应该的,孩子别怕,登记完就能回家了。”</p>

伤病区的布置侧重 “医疗便捷”—— 在空地北侧,紧邻医帐,长二十丈、宽十丈,地面铺着干净的羊毛毯(防止伤口感染),划分 “轻伤区” 与 “重伤区”:轻伤者坐在毯上等待处置,重伤者躺在临时担架(松木 + 麻布)上,由医护兵看守。王太医在两区之间来回,先处置重伤者:一名精壮男子腿被箭射穿,伤口化脓,王太医用温水清洗伤口,敷上草药,再用麻布缠紧:“别碰水,三天换一次药,就能好转。” 男子感激道:“谢谢太医,之前叛军根本不管我们的伤,没想到元军还会治。”</p>

精壮男子的核验登记,需 “细核身份、辨明归属”—— 重点记录姓名、部落、参战缘由,通过驿站吏员甄别与战俘互证,区分 “阿鲁台亲信”“自愿叛乱者”“被强征者”,同时检查是否携带兵器或叛军文书,确保无漏网之鱼,体现元代 “明罪定责、区别处置” 的原则。</p>

身份核验的细节把控 —— 登记时,吏员需对照李谦提供的 “部落名册”,核实战俘的部落归属。一名自称 “合丹部” 的精壮男子,李谦见他腰间系着 “别失八里部” 的铜腰牌,立刻追问:“你说你是合丹部,为何戴别失八里的腰牌?” 男子支支吾吾,最终承认:“我是别失八里部的,怕被追究之前的过错,才谎称合丹部。” 吏员在羊皮册上注明 “别失八里部,隐瞒身份”,并标记 “待审”,交由后续甄别组处理。</p>

参战缘由的区分记录 —— 吏员需逐一询问 “是否自愿跟随阿鲁台叛乱”,并结合战俘代表的指认。一名精壮男子道:“我是被强征的,叛军杀了我家的羊,若不从就烧我的帐篷。” 旁边两名战俘代表点头:“他说的是真的,当时我们都被强征了。” 吏员在 “参战情况” 栏画 “□”,标注 “被强征”;另一名男子则直言:“我是阿鲁台的亲信,跟着他能抢粮,我自愿的!” 吏员画 “○”,标注 “自愿叛乱”,并让步兵将其带至 “亲信区” 单独看管。</p>

随身物品的检查登记 —— 步兵在精壮区入口处检查战俘随身物品,区分 “个人物品” 与 “叛军物资”:个人的皮袋、木碗、衣物登记后归还;叛军的弯刀、长矛、文书(如叛乱书信)则收缴,登记在 “叛军物资册” 上。一名男子试图将一把短刀藏在靴筒里,被步兵查出,吏员在羊皮册上注明 “私藏短刀”,交由秩序组看管,男子低头道:“我只是想防身,没别的意思。” 脱脱道:“核验期间不许带兵器,登记完会还给你(若为个人物品),别隐瞒。”</p>

登记后的分组看管 —— 精壮男子登记完,按 “被强征”“自愿叛乱”“待审” 分为三组:被强征者集中在精壮区东侧,可自由活动;自愿叛乱者由步兵看押,不得随意走动;待审者则带至 “待审区”,由甄别组进一步核实。张谦每半个时辰汇总一次人数:“午时半,精壮区已登记一千五百人,其中被强征一千二百人,自愿叛乱三百人,待审五十人。” 那拉珠尔点头:“继续,注意别漏登,每个名字都要核对清楚。”</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