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三月中旬,神一魁站在庆阳府城安化县城外的高岗上,望着这座被自己五万大军围困攻了十余日的城池,眉头紧锁。</p>
"大帅,东门的进攻又被打退了!"一个满脸血污的军官踉跄着跑来报告,"城上的滚木礌石一直不停的砸,弟兄们死伤惨重。</p>
神一魁握紧了腰间的刀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得传令道:“暂停攻城。”让弟兄们退下来休整。</p>
军官领命而去,神一魁转身望向身后连绵的营帐,炊烟稀稀拉拉,不少士卒围坐在火堆旁,啃着硬如石头的杂粮饼,队伍人数太多了陕北又贫瘠,围城十余日,粮草已见短缺。</p>
"大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茹成名大步走来,城里的守军死守不出,我们的粮草撑不过五日了。"</p>
神一魁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一月前,自己亲率大军破宁夏卫城,扫荡庆阳府,攻破合水县,掳知县蒋应昌时是多么意气风发。</p>
除此之外还缴获无数,士气正旺,谁曾想他头脑一热想拿个府城,打到现在伤亡惨重也没拿下,还损失了不少精锐,到现在粮食也不足了</p>
"报——"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侦骑快速下马,"大帅,延绥总兵张应昌率三千人马从东面杀来,距此不足四十里了。</p>
营中顿时一片骚动。神一魁心头一紧——张应昌是他们的苦主了打义军简直无往不利,曾多次镇压各路农民军,自己的兄长神一元就是死在他的手中。</p>
"多少人?"茹成名急问。</p>
"探马所见约三千,其中骑兵一千。</p>
神一魁迅速盘算着,围城部队已疲惫不堪,若分兵迎战恐难取胜;但若继续围城,必遭内外夹击。</p>
"传令各部,留三万人继续围城,我亲率八千老本兵迎战张应昌!"他果断下令,"茹成名,你负责南门攻势,务必牵制住城内守军。"</p>
茹成名欲言又止,最终抱拳领命。</p>
一个时辰后,神一魁率领精锐在城北十里处的开阔地列阵,这八千人都是西路军义军的老本兵,多是老乡和逃兵战力也够强悍。</p>
他们排成三个方阵,前排刀盾手,中排长枪,后排则是弓箭手和少量火铳。</p>
远处烟尘滚滚,官军的旗帜已清晰可见。神一魁策马阵前,高声喊道:"兄弟们!今日对阵的是杀害大帅的仇人张应昌!为大帅报仇的时候到了!"</p>
"报仇!报仇!"八千条喉咙发出怒吼,声震四野。</p>
官军很快进入视野。张应昌的部队军容严整,骑兵分列两翼,中间是重甲步兵。为首的将领身披山文甲,头戴凤翅盔,正是延绥总兵张应昌本人。</p>
他最近风光无限,先灭张存孟又即将灭神一魁,都是重量级贼寇比即将去山西啃骨头的同僚们都强的多。</p>
两军相距三百步时,官军突然停下。只见张应昌令旗一挥,官军火炮齐齐开火,白烟弥漫中铁弹呼啸而来,义军前排顿时倒下百十人,阵型微乱。</p>
"冲锋!"神一魁大喝一声,亲自策马前突。义军呐喊着冲了上去,与官军撞在一起。</p>
战斗异常惨烈。神一魁手持斩马刀,连斩两名官军,直取张应昌。</p>
张应昌自然不会亲自冒险,见神一魁冲了过来,他的家丁顶了上来在乱军中厮杀了一刻钟,不分胜负。</p>
但大部分义军装备简陋,渐渐不支,第一次交锋,义军折损五百余人,被迫撤退。</p>
"重整队形!"神一魁喘着粗气下令。</p>
不到半个时辰,张应昌主动发起第二轮进攻。</p>
这次官军骑兵从两翼包抄,神一魁的部队腹背受敌。</p>
混战中,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发小被官军骑兵长枪刺穿胸膛。</p>
"大帅,顶不住了!"营官刘金满脸是血地喊道。</p>
神一魁咬牙下令撤退,这一仗又折了数百人。</p>
黄昏时分,张应昌发动第三次进攻,义军已精疲力竭,阵型大乱。</p>
神一魁率亲兵死战断后,身上添了两道伤口,最终八千老本兵折损三成,剩余的向安化城下溃退。</p>
"追!别让流寇跑了!"张应昌的吼声在身后响起。</p>
官军骑兵如狼似虎地追杀而来,突然安化城门突然洞开,里面的守备率五百守军杀出,前后夹击,义军彻底崩溃,四散奔逃。</p>
神一魁在亲兵护卫下勉强突围,身边只剩两百多骑。</p>
他回头望去,夕阳下的战场上尸横遍野,自己的大旗已被官军踩在脚下。</p>
几日后,义军残兵陆续聚集在二十里外的一处山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