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朱由检(1 / 2)

单这一年的俸禄开销,朝廷就得承担多少?</p>

还能顾及其他事务吗?</p>

仅宗室一项就让朝廷不堪重负!</p>

这时,朱标才真正明白韩成为何称宗室供养为明朝的一大毒瘤。</p>

这简直是个祸患啊!</p>

足以让大明陷入深渊的祸患!</p>

他说会让大明的气数缩短几十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p>

不仅是他,朱元璋此时也被韩成报出的数字惊呆了。</p>

当然,朱元璋最先想到的和朱标不一样。</p>

他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的子孙怎么这么多?</p>

自己确实为老朱家繁衍了不少血脉!</p>

要知道,韩成说的还是能领朝廷俸禄的,那些无法领取俸禄的,只会更多。</p>

照这样推算,在大明末年,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能超过两百万?!</p>

天哪!</p>

自己怎么会如此厉害?</p>

从本该断绝香火,到如今子孙遍布天下,全靠自己?</p>

这下老朱家可算彻底兴盛起来了!</p>

无论发生多大的灾祸,老朱家都不会断绝了!</p>

在感受到这份喜悦后,他才开始为大明未来的宗室开支感到担忧和震惊。</p>

过了片刻,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韩成,你是不是在骗我?</p>

老朱家真会有这么多人?我有点难以置信。</p>

对了,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p>

之前朱元璋一直跟着韩成称呼那个孩子,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p>

韩成答道:“名唤朱由检。”</p>

朱元璋听后喃喃自语:“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p>

边说边弯曲指尖。</p>

所有指头蜷缩完,接着逐一伸出,刚伸出两根便停下。</p>

稍作愣神,又悄悄收回那两根手指,看着紧握的双拳。</p>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朱由检……</p>

原来,仅传至由字辈,大明便已……</p>

怕子孙众多日后难以分辨,朱元璋特意为诸子拟定了一套排行诗。</p>

如此一来,只听姓名便知出自哪一支,不会混淆。</p>

当初每子定下这二十字辈时,朱元璋尚觉不够,本想二十字用尽后重新轮回一遍。</p>

不料,才至由字辈即位为帝,大明竟已……</p>

恰好十个字,后面半数未被使用……</p>

这……</p>

未免太过迅速了吧?</p>

摇摇头驱散杂念,朱元璋收回思绪,看向韩成道:“由字辈居第十,加上我们这一代,以及标儿他们的世代,不过十二辈而已。</p>

十二代,真的能繁衍出如此多人?”</p>

明太祖并未怀疑韩成所言,只是韩成所述之数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即便亲耳所闻,朱元璋仍难以确信此为事实。仅隔十二代,真能繁衍至此规模?</p>

听罢此问,朱标亦看向韩成。他虽知晓按韩成之言,朱氏族人数目确实庞大,但十二代间竟有如此多人,也令他心生疑虑。</p>

“此话属实。”韩成回应道。</p>

但他随即意识到,仅凭言语解释显得单薄无力,于是沉思片刻后,想出一法。他打算让朱元璋父子感受些许数学上的震撼,用直观方式呈现结果,以增强视觉冲击。</p>

“请稍候,很快你们便会信服我的话。”</p>

韩成说完便向外走去。在朱元璋父子注视下,他迅速返回,一手持未燃尽的木炭,另一手提着半袋米。那袋子看来颇为沉重。</p>

韩成将袋子放下,里面装着半袋米,随后拿起炭块在地上绘图。不一会儿,便画出了十三个边长约半米的正方形。</p>

将炭块抛开,洗净双手并擦干后,韩成走向装着半袋米的袋子旁,从中取了一小把米。</p>

朱元璋与朱标见状,皆觉困惑,不知韩成此举何意。为何要准备这些物品?他想借此证明什么?</p>

韩成说道:“当年已有皇太子,而且年纪不小。</p>

这十三个格子,象征着十三代子孙。”</p>

说完,他从手中取出一颗米,放入第一格中。</p>

“这表示当今陛下这一代。”</p>

接着他又数出二十六颗米,放进第二格里。</p>

“这代表陛下的二十六个儿子。”</p>

朱元璋父子已知韩成所为,但仍对最后一个格子是否能容纳二十万粒以上的米存疑。</p>

韩成看向他们道:“太子有五子,若以每位藩王也生五子计,可否?”</p>

朱元璋点头称是。想到自己有二十六子,成就非凡,他认为韩成每子只算五人的算法或许偏低。</p>

“二十六人,每人五子便是百三十人。”</p>

话音刚落,韩成便将二十六组、每组五个的小米堆整齐地放进第三个方格里。</p>

“皇上的这些晚辈,假如按每人有五个子女计算,总共有六百五十人。”</p>

韩成继续将小米移至第四个格子。</p>

即便此时,这六百五十颗小米在格子里仍显微不足道。</p>

然而韩成并未停止。</p>

“若再往后推,假设每人有五个儿子,到第五代时,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人。”</p>

数米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p>

韩成叫上朱元璋与朱标一同蹲下数米。</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朱元璋和朱标依言蹲下,与韩成一起数着小米。</p>

在平时,朱元璋绝不会参与这种看似无趣的事情。</p>

但此刻,他从韩成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某些特别之处。</p>

当三人清点完第五格的小米后,韩成说道:“如此推算,第六代大约会有……一万六千两百二十五人。”</p>

听完这话,朱元璋和朱标都觉得事情有了变化。</p>

不待韩成开口,他们便立刻动手继续数米。</p>

韩成见状急忙阻止:“皇上,大殿下,别数了,这么数下去何年何月才完?”</p>

两人闻言一怔,刚刚不是让你让我们数的吗?</p>

怎么现在又不让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