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感到动摇(2 / 2)

若任由其发展,第二代、第三代恐更甚。</p>

必是做了许多坏事。</p>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便感到怒火中烧。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可听韩成亲口说出来,心中依旧不悦。</p>

“这些人忘恩负义,仗势欺人,夺人田产,简直无法无天!”朱元璋呼吸急促,脸庞涨红。</p>

然而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时语塞:“虽然此事令人愤慨,但并非最要命的问题。他们于封地所为,不过是小患,远不至于动摇根本。”</p>

韩成的评价让朱元璋难以置信。难道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过错,能比这些更大的罪行更为致命?</p>

朱标也在一旁听得怔住,随即陷入深思。思索良久,他也想不出除了这些行为之外,这些藩王还能如何祸害江山。</p>

最后,韩成缓缓道:“要说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陛下您啊。”</p>

在这问题上,朱元璋感到愈发困惑。韩成的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有何种行为会危及后世呢?</p>

经过长久的沉思,朱元璋依旧未能找出答案。韩成见状,并未故弄玄虚,稍作等待后,便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p>

“正是你确立的宗室供养之制,此制度使大明的皇族成了国家的一颗毒瘤,不断吸取国家的精华,致使大明日渐衰弱。”</p>

宗室供养之制?韩成所指竟是这个?</p>

听到韩成的答案,朱元璋与朱标皆感震惊。</p>

他们之前费尽心力思索,却从未将此事与宗室供养之制联系起来。</p>

“韩成,这说法恐怕有误吧?宗室供养之制实为善政,怎会在你口中变为祸根?这不合常理!”</p>

朱元璋疑惑地望向韩成问道。</p>

“善政?陛下可曾计算过每年供养宗室需耗费多少资财?”</p>

韩成反问朱元璋。</p>

“依我之规,我的儿子,即大明的亲王,每年不过五万石米粮,两千引盐,两万五千贯大明宝钞,一千斤茶叶,冬夏各千匹布……”</p>

朱元璋的记忆力相当不错,特别是对自己重视的事情和亲手规划的内容,他能立刻清晰地说出赐予大明亲王的各种优待。</p>

说完后,他看向韩成说道:“这数目听上去不小,但亲王也需要养活一大群人,还要维持王府属官及各项开支……”</p>

韩成接口道:“单独看一位亲王确实不多,但陛下切莫忘了,大明不止有一位亲王。”</p>

“您有二十六个儿子呢!”</p>

按照原本的历史,长子无需封为亲王,那么一口气就要封出二十五位亲王!</p>

听到这话,朱元璋先是惊讶,随即喜上眉梢。</p>

果然是自己的血脉!</p>

自己怎么会如此出众!</p>

朱家果然子孙满堂!</p>

自己真是立了大功!</p>

一个人便生了二十六个儿子!</p>

早年因战乱,朱家人口几乎断绝。</p>

只剩下自己与大哥两支血脉。</p>

大哥一支仅剩一子。</p>

如今如何?单凭自己就诞育二十六子,总算为朱家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p>

将来即便去了地府见到父亲,也能昂首挺胸与之交谈了!</p>

标儿这小子,真是让朱家扬眉吐气了!</p>

“标儿啊,你得加把劲儿,多给我们朱家添几个后人,让家族兴旺起来!”</p>

朱元璋转过脸对朱标说道,语气满是深意。</p>

韩成讲过,就算算上可怜的大孙子雄英,标儿也才五个儿子,比起我来,这差距也太大了。</p>

朱标正在盘算着二十五个亲王一年的俸禄要花多少钱,朱元璋却突然说起这样的话,直接把他搞蒙了。</p>

父皇想的事情怎么这么独特呢?</p>

这不是正讨论宗室带来的麻烦吗?</p>

怎么忽然就扯到让我多生孩子上了?</p>

“好,好,我明白了父皇。”</p>

朱标点头答应。</p>

朱元璋还想继续说几句,催促一下婚事。</p>

但一想到老四惹出的那些乱子,还有允熥他们最后的下场,朱元璋就把快出口的话咽了回去。</p>

原本的好心情顿时消失无踪。</p>

不仅消失了,还想要狠狠揍老四一顿!</p>

“二十五个亲王,不说其他,光是俸禄,一年就要一百二十五万石粮食,六十二万五千贯宝钞,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p>

韩成看着朱元璋开始给他算这笔账。</p>

“确实挺多。”朱元璋点点头。</p>

“仔细算来,这数目其实不算多,以大明之广袤,这点财富还是承担得起的。”</p>

朱元璋依然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并未达到韩成描述的那种可怕境地。</p>

小事?</p>

韩成笑了笑。</p>

“陛下切莫忘记,亲王也会有子嗣。</p>

除了继承王位的那个,其余的仍需封为郡王。</p>

郡王的儿子中,除却继承王位的,还得封为镇国将军……</p>

而那些从父辈手中继承王位的人,同样会繁衍后代。</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