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45(1 / 2)

我国的石窟寺1)</p>

从前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在我国各地建造了许多石窟寺,这是人类雕塑和绘画艺术的宝库,主要有丝路上的明珠——莫高窟,气势雄伟的云冈石窟,雕刻精湛的龙门石窟,以泥塑闻名的麦积山石窟,以及四川的石窟摩崖群等。</p>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山洞中修炼成佛的,因此后来的佛教出家人便效法佛祖,在山崖上开凿洞窟作为诵经拜佛的场所。</p>

我们称这种佛教庙宇为石窟寺。它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由北而南地在我国发展起来,形成了众多的石窟群,保存至今的约有百余处。它们是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东方艺术的宝库。</p>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里的鸣沙山东麓。在鸣沙山的断崖上,洞窟高低错落,栉比鳞次,上下五层,绵延两公里。</p>

当年,在洞窟之前有木构檐廊,架设了蜿蜒的栈道与檐廊相连,远远望去犹如一座辉煌巍峨的宫殿群。窟后山峦逶迤,窟前绿树浓郁、流水潺潺,好一派人间仙境。</p>

这里保存着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等时代开凿的洞窟492个,内有壁画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是世界的画廊和彩塑博物馆。</p>

据《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这一年,乐僔和尚云游到敦煌,正值黄昏,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三危山,发出金光万道。</p>

望着眼前的情景,使他产生了千佛出现的幻觉。于是他便组织人力,在鸣沙山的东崖上开凿洞窟,塑造佛像。此后历代不断开凿,到唐代已有洞窟1000余个,这是莫高窟的鼎盛时期。</p>

敦煌地处沙砾地带,山石石质较疏松,不适宜雕刻,因此窟中造像多为泥质的彩塑。这些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天王和力士的造像。</p>

其中最高大的彩塑,是武则天时期的“北大像”,高33米;最小的影塑只有10多厘米。这些塑像千姿百态,服饰和表现手法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色。</p>

窟内的彩色壁画内容更为广泛,有佛、菩萨的尊像画、佛教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装饰图案画,还有表现民间传说的神怪画。</p>

佛教故事画是依据佛经绘制的,有描绘佛祖生平的壁画,例如290窟中用275米、87个画面,记述佛祖右胁降生、逾城出家、树下成道及双林人灭的一生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