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时,婆婆正坐在床边抹泪。春秀忍着疼,笑着说:“娘,您看,我把药找回来了。”她不顾自己的伤,挣扎着要下床煎药。猎户说,这白心草叫白术,治腹泻得配灶心土才好。春秀连忙让邻居帮忙,从灶膛里刮了些烧得通红的灶心土(伏龙肝),用布包好,和白术一起放进陶罐。</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白术性温,能健脾燥湿;灶心土也是温的,能温脾止泻,”邻居是个懂点医理的老人,在一旁指点,“这叫‘相使’,灶心土能帮白术把力气用到脾上,效果才好。”春秀仔细听着,往陶罐里添了些清溪沟的泉水,坐在灶前,用微弱的火苗慢慢煎。</p>
药香随着蒸汽弥漫开来,温厚中带着烟火气,驱散了土屋的霉味。春秀舀出药汤,放温了,用小勺喂给婆婆。第一口药下肚,婆婆的眉头微微舒展;第二口,她咂了咂嘴,说:“不苦,还挺暖。”春秀的心,像被灶火烤过一样,暖暖的。</p>
接下来的日子,春秀一边养伤,一边给婆婆煎药。她的腿肿得下不了地,就趴在床上,指挥邻居帮忙采白术、刮灶心土。每天三剂药,她都亲自熬,亲自喂,看着婆婆喝完,才肯放心。左腿的疼越来越重,有时夜里疼得睡不着,她就咬着被子忍,怕惊醒婆婆。</p>
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婆婆的腹泻次数少了,从一日七八次减到两三次,粪便也成型了些。她能吃下小半碗粥了,脸色也有了点血色。“秀啊,这药真管用,”婆婆拉着春秀的手,“你看我,有力气了。”春秀笑着点头,眼里的光却越来越暗——她的腿已经发黑,伤口感染了,高烧不退。</p>
第四卷:孝魂化草,春意满山</p>
春秀终究没能熬过那个冬天。在婆婆腹泻基本痊愈的那天,她安静地闭上了眼睛,脸上还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全村人都来送她,看着这个才二十五岁的媳妇,为了救婆婆,把命丢在了深山,无不落泪。婆婆抱着春秀的遗体,哭哑了嗓子:“我的好媳妇,是我害了你啊……”</p>
按照春秀的遗愿,村民们把她葬在了她挖白术的那个阳坡。下葬那天,天空放晴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坡上,暖洋洋的。</p>
第二年开春,冰雪消融,溪水潺潺。有个猎户路过春秀的坟地,惊讶地发现,那片阳坡上,竟长满了绿油油的白术,叶片在春风中舒展,像无数只小手在招手。根茎挖出来,个个肥白,断面的朱砂点比寻常白术更密,香气也更醇厚。</p>
“是春秀姑娘的孝心化的啊!”猎户回去一说,全村人都来看。婆婆拄着拐杖,走到阳坡上,抚摸着白术的叶片,泪水滴在泥土里:“秀啊,你还在惦记着娘,惦记着大家……”</p>
村民们小心翼翼地采了些白术,留下种子,种在村子周围的阳坡上。用这些白术治腹泻,效果格外好,尤其是老人的“久泻”,用白术配灶心土,往往药到病除。有人说,这是春秀的孝心融进了白术里,让它有了灵性;也有人说,是春秀舍不得离开,化作白术,继续守护着她牵挂的人。</p>
清溪沟的郎中,每次用白术给老人治腹泻,都会给学徒讲春秀的故事:“这味药,性温,像春秀姑娘的心;能健脾,就像她守着婆婆的那份韧。用药如尽孝,得有诚心,药才肯使劲。”学徒们点点头,看着药罐里翻滚的白术,仿佛看到了那个拖着伤腿,在雨中攀登的身影。</p>
(上卷终)</p>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