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为何要教女子读书(2 / 2)

他们整日待在宫中,好容易来了一个原生态的,没有华丽衣饰,却沉静大方,言笑晏晏,侃侃而谈的民间女子,带给她们好多惊喜。</p>

太后说:“哀家就想问问,袁小姐是怎么教养出两位出色的进士来的?”</p>

“其实吧,”舜化斟酌着说,“民女也没做什么事,只是把他们的功课盯得紧一些,大点后,他们就考进白鹿洞书院,由书院的教授教他们。”</p>

李太后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教出了万历皇帝这个儿子,她觉得,这天下,要说教育儿子,没有人会有她做得好。</p>

听了舜华的话,她就释然了,果然,还是书院教育出来的人才,跟他们的这个阿姐,关系不大嘛。</p>

“听说袁小姐在族里,还办了女学,教女孩子读书识字,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袁小姐怎么想到办女学的?”看来,太后私下里,把她的底细都摸透了。</p>

舜华坐得不舒服,坐了半天,腰酸背痛,却连动也不能动一下,她脸上的微笑,都快维持不住了。</p>

她不动声色地把重心,从左腿移到右腿,然后才不急不缓地,把袁家村女子识字班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最后说:</p>

“民间有种说法,娶进一个好女人,影响家族三代人。一个好女人,要明事理,懂得持家,侍奉长辈,交好同辈,教养子女,这些道理和知识、技能,在乡下,许多家中长辈也不懂。</p>

民女教的,都是这些基本的道理。女红、厨艺,这些技艺,是请家中一位嬷嬷教授的。</p>

简单的算学,用于计算家中开支,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女子掌家,总要涉及一些柴米油盐的小事,民女教她们能算清账,方便掌家而已。</p>

所以,民女教的,不是琴棋书画,上不得台面,只是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p>

李太后听得入了神,半天才感叹道:“原来,女子还可以这样教啊。你们村的女子,学了你说的这些技能,比以前,有何变化?”</p>

“不怕太后笑话,瑞昌县及周边的大户人家,都争相求娶袁家村的女子呢。”</p>

王恭妃在一旁听得心头火热:前段时间,郑贵妃编了本《闺范图说》,恬不知耻地把她自己编写进去,闹得民怨沸腾。</p>

她要是请动太后出面,她从旁边协助,办这么一间女子学校,在民间赢得的声誉,不比那《闺范图说》强?</p>

有了民意的支持,看谁还敢动她的大皇子!</p>

王恭妃只是不受宠而已,并不是蠢,待舜华离开,她就对太后说:“母后母仪天下,正该办这么一所女子学校,教导天下女子,明事理,懂持家,正如刚才袁小姐说的那样,让天下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p>

到那时,母后就青史留名了。”</p>

李太后如何不明白她的心思,她看看身边畏畏缩缩的朱轩嫄,也动开了心思。</p>

喜欢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请大家收藏: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

喜欢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请大家收藏: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