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移民(1 / 2)

王嘉爵兄妹回到家,原原本本地向王鹤寿汇报了,此次瑞昌之行的见闻,却也只见到了满山的茉莉花,还有摘花的人。</p>

“听说袁家村周边的村镇,乡民多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茉莉花,那花的收购价,能卖到十五文一斤。”王嘉爵说。</p>

“其他人,包括你那好堂兄,就整日游玩,什么都没做?”王鹤寿疑惑地问,没理由啊,千里迢迢跑到瑞昌去玩?</p>

“儿子日日跟他们在一起,确实没做什么。”</p>

“算了,也算跟汪家和杨家的两位少东家认识了,这也是收获,总比你那帮狐朋狗友好。”王鹤寿知道道圈子的重要性,觉得儿子要是多跟这几位走动,总会有收益的。</p>

哼,哪点比我的朋友强,还不是吃吃喝喝?王嘉爵不敢反驳老爹,只在心里腹诽。</p>

却说王衍爵,因为没有帮到舜华的手,十分愧疚,听说钟二师傅改造的织布机,织出了第一匹机织布,顿时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p>

他说:“要不,咱们再回去看看?”</p>

舜华指着小七带回来的信,提醒他道:“各码头上收留的第一批无家可归之人,已经送到大陈岛,还要转送去大员岛。</p>

这是汪洋送来的采购清单,岛上急需农具,种子、药材,咱们哪里还有时间去袁家村?”</p>

四月,袁鸿泰发布任务,要求各码头积极收留无家可归之人,送到南边去开荒。</p>

这之后,到了七月,第一批六十二人,就汇聚到了上海仓库,这一批人中,有淮泗黄泛区来的难民,有十多岁的乞丐,全是只要有口饭吃,就能跟着走的人。</p>

周掌柜安排了一艘海船,带着一批物资,送这批人去大陈岛,再由汪海负责转送到大员岛开荒。</p>

海船回来后,带回大员岛上急需的物资清单,需要南洋公司在富庶的江南地区采买。</p>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两人趴在办公室的大桌子上做了一笔预算,清单上所需物品全部买齐的话,按目前的价格,需要六万多两银子。</p>

“就按这个采购方案分派下去吧。”王衍爵在另一张白纸上,把分派的任务重新誊写一遍,好分别发给三位大掌柜,再由他们安排人员去采买。</p>

接下来,谢掌柜、周掌柜、汪掌柜,都接到了采购物资的任务,各自安排下去不提。</p>

上海仓,为了接收人口,周掌柜又租用了两栋仓库,派了四个助理,安置各地码头上送来的流民。</p>

陈良才一家四口,蜷缩在仓库一角,他们昨天刚被送来,在这间仓库里睡了一夜。</p>

他们的老家陕西,年年干旱,去年,旱灾加上蝗灾,官府的税赋一分不减,一家人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好逃荒。</p>

一路上,都是从西北逃往河南的难民,他们在河南也讨不到粮食,一家九口,流浪到镇江码头的时候,只剩下四口。</p>

一个老娘,他两口子,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p>

在码头上,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一位好心人给他们吃了一顿饱饭,问他们愿不愿意去南边开荒。</p>

他问:“能吃饱饭不?”</p>

那人笑道:“稻米一年两熟,只收三成租,头两年还免租,你说能不能吃饱饭?”</p>

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去,不去也是饿死。”</p>

他们在码头上养了十来天,一家人算是活过来了,这才被送上船来到这个仓库,他听船上的人说,这里叫“上海仓”。</p>

昨天傍晚下船,每人领到一碗带盐的稀粥,一个杂粮馒头,然后,就被安排到这个仓库里休息。</p>

地面上铺着厚厚的芦苇垫子,盖上他们从家里带出来的破棉被,睡了个好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