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王大郎在忙啥(1 / 2)

杨一卿已经快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家里人都以为他在国子监用功读书,现在见他回来,老母亲拉着他左看右看,跟从天上掉下来似的。</p>

还来不及回自己的小院,又被他老子杨应焘叫去书房,关起门来谈话。</p>

两个月没见,杨应焘鬓边竟然添了几丝白发,打压王衍爵是他先倡议的,行会下面的织布厂,也确实被他们排满了订单。</p>

但是,现在原材料涨价一倍,叠加到最后的棉布上,要涨价三到四倍,才有一点点利润。</p>

织布厂不会独自承担原材料涨价的损失,他们的订单,棉布出厂价就涨了两倍,他做了几十年生意,棉布的涨跌,都在一分二分之间,从隆庆初年到现在,莫不如此。</p>

五月底,棉花和棉纱涨价以后,不但苏、松、常这些老产棉区加大的棉花种植,就是嘉兴、湖州这些一贯以丝绸为主业的地区,也把少得可怜的产粮田,改种了棉花。</p>

市场就那么大,明年的棉花价格,肯定会跌穿往年的底价,那些跟风改种棉花的地主,将损失惨重。</p>

他当初的一个决定,就把棉布市场搅成这个样子!</p>

当王鹤寿带回消息来,说王衍爵的仓库里,只有几百斤棉纱的时候,他都傻眼了。</p>

那小子是做出了一副抢货的样子,实际上根本没买货?那么,这两个月来,在市场上跟他们抢货的,另有其人?</p>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但王鹤寿是他们一条船上的人,没必要骗他们。</p>

今天儿子回来,他知道儿子跟王家大郎走得近,便想向他打听打听王家大郎的情况。</p>

见儿子进来时,还满脸的喜色,杨应焘的心情也好了点,他问:“何事如此高兴?是月考得了好成绩?”</p>

杨一卿怀里揣着银票,心里装着一团火,恨不得立即回院,向妻子显摆一番,却被阿爹叫来问话,问的还是他最不感兴趣的学业,真是扫兴。</p>

月考,不是向来如此,合格而已,他问:“阿爹叫儿子到底何事?”</p>

“最近,你有没有见到王家大郎?他还来国子监上课没?”杨庆焘叹口气,这个儿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自己想靠他光宗耀祖的希望,恐怕要落空。</p>

“有啊,前几天还一起喝茶来着,怎么啦?”南洋公司已经退出棉纱大战,禁令解除,他跟朋友间正常的交往,没啥可隐瞒的。</p>

杨应焘立即来了兴趣,举到唇边正要喝的茶杯都放下了,他问:“那王大郎,都在忙啥呢?”</p>

“不是在他族兄,首辅身边跑腿吗?”杨一卿想了想,有哪些信息,是可以透露给老爹。</p>

又说道:“哦,对了,他不是拿了个开中的执照,在走海运往登州运粮吗?”</p>

“这个,我知道,”杨应焘懒得跟儿子篼圈子,直接问道,“他没有没抢购棉花和棉纱?”</p>

“有啊,”杨一卿老老实实地回答,“谢掌柜买了两个月,听说买到了几百斤。”</p>

杨应焘被儿子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挥挥手,打发他出去了。</p>

杨一卿分红的时候,就从盈利表上,看到南洋公司此次买卖棉纱,赚到了不菲的银子。</p>

人家把赚到的钱都分到手了,他的阿爹还这里苦苦寻找对手,阿爹是不是老了?</p>

身为南洋公司的股东,他要遵守保密条例,身为儿子,他又想提醒阿爹几句,想了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告辞出来。</p>

回到自己的东院,夫妻快两个月不见,杨一卿来不及亲热,先掏出一沓银票给妻子:“这是为夫赚来的,咱们的银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