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清还是低估了灾难的可怕,低估了旱灾带来的影响,更低估了人性的底线。</p>
从年春开始,旱灾持续发酵,到了四五月份的,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p>
涉及多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而豫省的影响尤为巨大。</p>
去年的陈粮早就吃完了,新粮颗粒无收。也别说颗粒无收,田地里的草都是干的。</p>
没粮食就吃树皮,吃野草,吃观音土。</p>
盼望着山城能够救灾,盼望着豫省当官的能够免去征粮,盼望着地主能够拆借一批粮食,等来年丰收了,一并还了。</p>
可实际上呢?</p>
地主把院子一封,看家护院的打手日夜巡逻,持枪搂着,谁敢靠近,立马用枪击毙。</p>
物价上涨到一发不可收拾,一担粮要用女人来换,用女儿来换,用身体来换。</p>
为了躲避灾祸,为了寻一口生机。往西跑,往关内跑。</p>
一万人可以,十万人可以,可要是百万人呢?</p>
谁有能力安顿如此多的灾民?</p>
还有消息称豫东有粮食,第五路军掌控的地盘内有粮食。</p>
饿疯了的灾民,拖家带口的往黄泛区挤。没有路就用腿趟泥水,没有桥就用骨头搭桥。</p>
对他们而言,跨过去,或许就能活下来。</p>
最可笑的是豫省的官员,即便知道省内有了旱灾,依然按照250万担的标准去征粮。</p>
一些无良的官员,更是将担换成了包,一包要比一担多60斤。</p>
多征收上来的粮食,自然进了大家的裤兜里。至于地方饿死多少人,跟他们有屁的关系。</p>
钱搂到手了,疏通关系,直接调去别的地方。</p>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p>
现如今变成了十万大洋。</p>
灾区都人吃人了,尸体堆积成山,骸骨遍地了。</p>
该征粮征粮,该吃喝吃喝。</p>
任谁看到如此残酷的一面,必将内心惶恐,内心沉默不敢多言。</p>
豫东跟皖中也遭遇了旱灾,受灾程度丝毫不弱于其他地方。</p>
但差别在于,张岚清舍得安排人救灾,众多商人维持粮价。</p>
更以第五路军司令的信誉,从当地地主手上借粮,分发给地方受灾的民众。</p>
等来年日子好了,再进行偿还。</p>
日子苦,勒紧裤腰带,似乎还能活下去。</p>
能够活下去,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就跟天堂一般。</p>
对民心的影响巨大,只要说起张司令,谁不得伸个大拇指。</p>
对着自家孩子教育,能拿的起枪了,跟着张岚清去打鬼子。</p>
声望与日俱增,地方的影响力跟号召力自然不必多提。</p>
根本不需要强征,不少年轻人愿意主动参军,跟着张司令打鬼子。</p>
一场自然灾害,令张岚清治下成了难得的净土。没有伪军,没有汉奸,没有鬼子。</p>
民心所向,凝聚成一股绳,能干成任何事。</p>
其中的一件喜事,便是张岚清与王姝绮确认了婚姻大事,两位决定于抗战胜利之时,再举行婚礼。</p>
祭拜天地,祭拜父母,结为夫妻。</p>
祈祷上天,赐福民众。</p>
封城异常热闹,有条件的纷纷张贴喜庆。更有不少人主动来到大街上,为新人祝贺。</p>
孙一虎的警备团维持巡逻治安,他亲自带人护卫司令。</p>
“想不到,我张岚清在这里有了这么大的面子,得到了如此多人的拥护。”</p>
“戏文里都说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司令是这里的天,自然受人拥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