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上半年,对于日寇是非常嚣张的一年,于太平洋上节节胜利,南方作战更是畅通无阻。</p>
大量的陆军抽调到东南亚作战,宛若游蛇长驱直入。</p>
华北地区的治安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歼灭围剿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因此节省下来的兵力,可用于对外作战。</p>
能够机动调动的师团、旅团、混成旅团,又增加了两个。</p>
为了应付津浦铁路线的告急,华北派遣军总部,不得不紧急把一批新兵安排过来。</p>
为两个受伤的部队补充兵源。</p>
以饭田手上兵力为根基,恢复三个步兵联队的建制。甚至从宪兵队内征调老兵,凑出兵力来补充到徐城。</p>
铁路线是不能丢的,是必须安排兵力驻防的,这一点没有商量的空间。</p>
紧急抽调了数千兵力,恢复饭田麾下219、220、221三个步兵联队番号,增加搜索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外加通信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第1至第2野战医院等人员。</p>
补充师团配属的工、骑、炮等联队,形成一个正儿八经的师团。</p>
骑兵联队就以骑兵第四旅团残余的兵力,提笠原中佐为大佐,担任骑兵联队长。</p>
这位是少有的,在屡次作战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军官。</p>
骑兵第四旅团的军官结局都很惨烈,两个联队长阵亡,旅团长被干掉蛋蛋,仅剩一个佛系的中佐,可以扛起剩下的旗帜。</p>
在徐城北部的兖州、泰州部署两个师团,用于镇压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p>
同时加强对徐州的支援力度,可随时从铁路抽调兵力,支撑到徐城作战。</p>
安排重田德松担任35师团的师团长,作为饭田中将的上司,统领徐城驻防军。</p>
这位是炮兵出身,去年在陆军野炮兵学院担任干事,为帝国培养炮兵人才。碍于徐蚌地区的作战不利,只能将他调过来,执掌大旗。</p>
炮兵优于其他兵种,重田德松又是炮科出身,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定能缓解徐城35师团的颓势。</p>
为了稳住局势,华北派遣军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p>
配备了野炮联队的师团,拥有极强的炮火。</p>
对此饭田中将不以为然,如果给他配备足够的火炮,他又何尝不能跟张岚清拼命?</p>
说到底还是武器装备跟资源问题,跟他有没有能力当师团长毫无关系。</p>
空降一个上司过来,令饭田的心情非常不爽。</p>
鬼子的兵力调动,至少需要十天半月,等新兵调到部队,由各军官接手,也得需要一段时间磨合。</p>
导致这段铁路线,依然由宪兵、独立混成13旅团看护。</p>
每天胆战心惊的,要防备四周打来的冷枪。</p>
苏中、苏北、鲁南地区的游击势力增长的很快,趁着鬼子兵力薄弱,连续拔掉了多处据点炮楼。</p>
吴子志的游击队支队战功显赫,借了一门步兵炮,成功的发展成了气候。</p>
不仅扩张了活动范围,更把苏中、苏北的六个县城贯通,令抗战的力量在此萌芽发展。</p>
一门炮,对伪军的威胁太大,对鬼子的威胁也很大。</p>
可搜查了两三个月,愣是找不到它。</p>
三十几发炮弹,愣是打掉47个据点炮楼,有很多伪军看到了小钢炮,果断选择投降。</p>
一炮没发,就足够震慑。</p>
孙阳也因此学到了不少游击战的精髓,在张岚清的授意下,成立了苏中游击大队,这门炮便作为游击大队的起始武器。</p>
配合主力,进行敌占区作战。</p>
游击大队相当于营级编制,孙阳这是直线提升,从连长干到了营长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