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旧事(1 / 2)

曾经与李峤相处的点点滴滴突然袭上李隆基的心头。李峤曾经给中宗李显秘密地上过一道奏章,请求将相王李旦的儿子们全都赶出京城,以防后患。李隆基登基称帝后,这份奏章恰巧被他看到了,于是将这份奏章交给近臣们阅览,很多人提议诛杀李峤,但张说却说:“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1]”

[1]《旧唐书》卷九十四。

虽然张说将李峤比喻成狗,却意在救他。狗向当时并不是自己主人的人狂吠,怎么能因此而向狗兴师问罪呢?正是在张说的竭力劝解下,当时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李隆基才没有因意气用事而一意孤行,只是以“不知逆顺,状陈诡计”的罪名将李峤赶出了长安。虽然李隆基将李峤的建议定性为诡计,但他却深知如果当时中宗皇帝李显真的采纳了李峤的建议,或许李隆基就再也不会有发动政变的机会了。

此时此刻的李隆基忽然想起了张说,想起了姚崇,想起了宋璟,更想起了张九龄。如果执掌帝国权柄的是他们,而不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而不是心胸狭隘的杨国忠,那么或许能够避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可这又怪得了谁呢?李隆基亲手将他们送上了宰相之位,又亲手将他们赶下了宰相之位,唯独让李林甫身居相位达十九年之久。

李隆基的眼睛突然间变得湿润了。他的双颊挂满了泪痕,再也无心歌舞,再也无心饮酒,怅然若失地转身离开。杨玉环猛然发觉在刚刚过去的短短数月之中李隆基仿佛一下子老了好几岁,于是急忙起身搀扶着步履有些蹒跚的李隆基离开了这座曾经充满欢笑、如今却满是忧伤的花萼相辉楼。

当初李隆基之所以给这座楼起这个名字是希望自己的兄弟们就像花萼那样拱卫着他这朵尽情绽放的花,两者和谐相处,相映生辉。如今兄弟们却都已相继故去,他这朵花只得独自面对这场暴风雨的侵袭。

李隆基和杨玉环留给花萼相辉楼的是两个苍凉的背影,但两个人的手却挽得更紧了,一起走向灯火暗淡的前方。

对于身边的这个男人,杨玉环曾经恨过,也曾经爱过,如今她对他早已超越了爱恨,只想与他一起携手走过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

随着两人的远去,花萼相辉楼瑰丽的容貌即将被叛军践踏得面目全非。即使李隆基后来得以重返长安,他因担心睹物思人也不再登临此楼。这座铭记着开元盛世景象的花萼相辉楼就这样渐渐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