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不久,李隆基就任命颍王李璬为剑南节度大使,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副大使,同时免去了杨国忠的剑南节度使职务。虽然李隆基表面上不露声色,但他的态度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安禄山的谋反,哥舒翰的惨败,杨国忠恐怕都难辞其咎。曾经歌舞升平的唐帝国如今却已是刀兵四起,他这个皇帝有责任,但杨国忠这个宰相却更有责任。不过碍于杨玉环的面子不便发作,他只得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如今李隆基命令颍王李璬立即赴任。按照惯例,无论是节度大使还是大都护都只是“遥领”,仍旧会待在京城,并不实际管事,可李隆基却一反常态,要求儿子李璬立即前往剑南赴任。李隆基还诏命沿途郡县准备接待颍王李璬一行人等。其实不过是在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而做准备!
心事重重的李隆基缓缓地走下勤政务本楼,来到旁边的花萼相辉楼,抚栏远眺兴庆宫的秀美风光,极目遥望长安城的繁华景致,深情环顾楼内的华丽陈设。当他意识到明天这一切将不再属于他的时候,浓烈的凄楚之情便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都不曾散去。
不知什么时候,杨玉环已经悄然来到李隆基的身旁,安慰道:“圣上不用太过悲伤,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到那时这里的一切还是如今这般模样。”
李隆基凝重的脸上勉强挤出几丝微笑,其实他也知道杨玉环不过是在故意安慰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还能不能回来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李隆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玉环,不论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须尽欢。你命人把梨园子弟们都叫来,今日不醉不归!”
“好,今朝有酒醉今朝!”杨玉环知道李隆基要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与曾经的美好告别,甚至是诀别!
曾经喧嚣的花萼相辉楼刹那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李隆基苍老的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但那些跟随他多年的乐工们却仍旧能感受得到他微笑背后的苦涩。就在众人把酒言欢的时候,李隆基却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早已故去许多年的父亲李旦,或许是出于对父亲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