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 82 章 这是她的错她都认……(1 / 2)

林鹤时出身世家, 极重礼仪,收徒对儒家而言是大事,所以不可随便对待。</p>

</p>

他卜卦问天, 测了一个良辰吉日,在初夏时节,正式收祝卿若为徒。</p>

</p>

上香叩天, 递拜师帖,请拜师茶, 献礼叩首。</p>

</p>

祝卿若终于成为了千山先生的弟子。</p>

</p>

在竹园的书房内, 林鹤时教了祝卿若第一课。</p>

</p>

“制衡之道?”</p>

</p>

林鹤时颔首道:“没错, 我要教你的, 就是制衡之道。”</p>

</p>

书房内,他稳稳踏着步子, 声音平缓, “古往今来, 每一位君王皆会在为储之际学习此道,出色的君王都善于利用制衡, 在群臣之间建立一个稳定的平衡,这种平衡有利于君王统治朝堂, 稳固地位。”</p>

</p>

他看向祝卿若,“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 君王的统治便会陷入危险, 若他不迅速找到新的平衡,社稷根基也会由此动摇。”</p>

</p>

祝卿若目露思索, 片刻后,她问道:“夫子所说的‘制衡’,便是如今大齐朝局上, 镇国公、国师、丞相,三方互相制约所产生的局面吗?”</p>

</p>

林鹤时点头,“没错,这也是制衡,但不是君王最想看到的制衡。”</p>

</p>

祝卿若看向林鹤时,等他的后话。</p>

</p>

林鹤时解释道:“这样的朝局乃是上一任国主为自己儿子留下的最好局面。丞相贪财也觊觎权力,这样的人很危险,说不得某一天就毒杀皇帝自己上位。镇国公手握兵权,且为人正直,不可能看着这样的人登上皇位,所以镇国公便是压制丞相最好的棋子。”</p>

</p>

“而镇国公手中的兵权也是君王的大忌,但他没有好的理由收回兵权,于是他一手提拔了国师,用守护国祚为理由让国师心甘情愿替小皇帝守天下。国师有民心,深受百姓爱戴,若镇国公利用兵权控制小皇帝上位称皇,国师绝对不会同意,国师不同意,百姓便不会同意,所以国师便是制约镇国公的棋子。”</p>

</p>

“至于国师自己...”</p>

</p>

林鹤时露出几许笑,带着些无奈,惹得祝卿若看他一眼,“国师如何?”</p>

</p>

林鹤时摇头道:“国师此人颇为看重正统,且深受先皇看重,对小皇帝很是忠诚。丞相和镇国公都有可能夺位,国师不会,也正好压制另两位。三人互相制约,形成稳固的平衡政权。在小皇帝长大,正式接过政权之前,三人制衡的朝局,才是最好的朝局。”</p>

</p>

他的目光落在祝卿若身上,眼底有着深意,“若某一日,三人的平衡被打破,那时,就是你最好的机会。”</p>

</p>

祝卿若的手指点着木桌,有规律地敲击着。</p>

</p>

宋雪无、慕如归、丞相...</p>

</p>

三人制衡的局面若不打破,就算民心不齐,也始终有大齐朝廷的立足之地。</p>

</p>

她得找机会打破这样的局面...</p>

</p>

祝卿若脑中划过思索,久久不言。</p>

</p>

林鹤时也没有打扰她思考,只在一旁翻着书。</p>

</p>

寂静之中,祝卿若倏尔开口道:“方才听夫子说起国师,夫子觉得,以国师作为突破口是否可行?国师最有利的便是民心,若能取得国师的信任,是否能借助国师之力登位?”</p>

</p>

林鹤时认真想了想,最终还是摇头道:“此法不可。”</p>

</p>

祝卿若也不失望,只问道:“为何?”</p>

</p>

林鹤时解释道:“在国师还是慕家公子时,曾来过我这雾照山一回。虽然只一次,但我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此人虽生为凡人,心却不在此地,就像天上的神仙,若非.肉.体凡身,几乎要餐风饮露了。这样的人不重情.欲,鲜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心扉。”</p>

</p>

“退一万步讲,就算让他折服,也很难让他改变对大齐朝堂的衷心,他似乎应了先帝所言,生来就为了守护国祚,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就颠覆朝堂,行悖逆之举。”</p>

</p>

祝卿若听完林鹤时前面的话,想着要不然就忍一忍,找慕如归试试,也省得她养兵造反的功夫。但林鹤时说的没错,没有人能走进慕如归的心,就算进去了,也没办法让他甘心造反。</p>

</p>

他这样的人,且不说心底有没有爱情的位置,就算有,也只有十分之一的地方给他爱人。</p>

</p>

想到这,祝卿若顿了一下,也不是,上辈子卫燃不就做到了让慕如归眼里心底只有他一个人吗?</p>

</p>

看来还是分人的,她就不用再想了,无论怎么都做不到的。</p>

</p>

于是祝卿若略显欢快地将这条路堵死了。</p>

</p>

她还是自己造反比较舒服。</p>

</p>

祝卿若看向林鹤时,发现他眼底有几分怀念,她问道:“夫子在想什么?”</p>

</p>

林鹤时应道:“只是想到从前与国师相见时的场景了。”</p>

</p>

祝卿若道:“夫子好像对国师印象很深。”</p>

</p>

林鹤时点点头,“没错。国师虽然为人冷情,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良才美玉。不瞒你说,我从出生到现在整整二十三年,从来没见过这样聪慧灵秀的人,仿佛天地都偏爱他,将所有的灵光都倾注在他一人身上,钟灵毓秀,平生仅见。”</p>

</p>

这不加掩饰的夸赞让祝卿若都为之侧目,她唇角有浅笑,轻声道:“夫子对国师的评价居然这么高。”</p>

</p>

林鹤时依然点头,继续道:“事实如此。说起来,上回见他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隐居一年,他随师父游历四方,正好到了我这雾照山。当时我便发现,国师对凡俗之事全然不通,就像婴孩一般纯白。按理说,这样的人该跟我一样,隐居深山才是他最好的归宿。没想到回了上京,便传出他受封国师的消息,甚至还娶了妻。”</p>

</p>

他说到慕如归娶妻的时候,语气颇为奇怪,祝卿若看向他,“夫子在为国师娶妻而遗憾?”</p>

</p>

林鹤时奇怪地看她一眼,“你这话说得奇奇怪怪的,什么叫我因为他娶妻而遗憾?”</p>

</p>

祝卿若无辜地看着他,仿佛在说她没有任何别的意思。</p>

</p>

林鹤时收回视线,解释道:“在我眼里,国师这样的人冷心冷情,很少有人能让他动情。他若娶了妻,定然是将那女子当做摆设,如此岂不白白耽误了女子的青春?时光短暂,青春易逝,女子的韶华也就短短十数年而已,国师既然做不到回以真心,就不该娶,既娶了就该好好对待她。”</p>

</p>

说起慕如归的举措,他不赞同地摇头道:“若二人没有感情倒还好说,相敬如宾就是。只是听闻那国师夫人对国师情根深种,奈何国师对她无情,国师夫人一腔深情付错了人。若当初国师拒绝慕老夫人的做媒,没有娶祝家小姐,她说不定便就此放下了对国师的念想,找一个爱她的良人,此后也能过得甜甜蜜蜜。但人生没有如果,事实就是,二人被婚约束缚在一处,国师夫人越想靠近,国师就越不愿接受,长此以往,恐难平和以对。”</p>

</p>

林鹤时说完这些话后,抬头便发现祝卿若以一种难以描述的眼神看着他,仿佛有感动,又仿佛是敬佩,还有几许释然。</p>

</p>

林鹤时对此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看我?”</p>

</p>

祝卿若温婉一笑,“只是觉得夫子是难得会体谅婚姻中女子一方的人。”</p>

</p>

她突然的笑颜让林鹤时顿了一下,他移开目光,道:“事实如此。”</p>

</p>

祝卿若但笑不语,只是始终摆在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温度。</p>

</p>

所有人都说她嫁给慕如归是高攀,受了国师夫人的尊荣,那么忍受国师的疏离也是理所应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