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治国三策(1 / 2)

云启荆襄 一山六福 0 字 2023-07-13

会后,杨公子约见了李半传,二人在大别山一寂静之处,煮上了茶。

杨公子并不开口,而是拿着一本《山海经》来回翻着。

李半传是知道的,这是在讽刺自己进京赶考,却走错了路,“将进酒,可不是这样写的。”

杨公子寸步不让,“我也读过《易经》。”

“公子爷可知,汴梁有一园,名唤‘艮岳’。临安有一园,名唤‘艮山’。”

杨公子这才哑住了嘴。原来,这是援引的北宋徽宗的典故,艮岳乃其精心策划的一座园林。可随着金兵入侵,艮岳化为了一抔焦土。尔后,南宋虽偏安一隅,但仍建一门,唤作“艮山”,警醒众人,要北归北归。

李半传也是得理不饶人之人,接着话题,“稼轩先生虽一生坎坷,但也曾上阵杀敌,援引其诗,确实能镇得住场子。但后面胡诌的二句,且不论平仄押韵,气势上就输了一半了。”

“听出来了哈哈,那就请先生指点一二。”气氛终于有所缓解。

李半传并不作答,从杨公子手中夺过茶壶,倒入自己杯中,“半传不才,买不起这一等一的茶叶,但并不代表品不出茶味。”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先生出身书香世家?”

不待李半传作答,这时,一名副将走了进来,向其展示了一卷文书,“不好意思,搞错了,先生竟是商旅之后啊。”

“公子也不过屠夫之后嘛~”

杨公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对答也惊愕了,但也尴尬陪笑道,“也是,也是,谁也没有想到,骁勇善战的杨家祖上也是屠户。”

“善战?怕不是公子爷的误解吧。”

杨公子被这么一激,笑容瞬间消失,眼神中闪烁出一丝可怖的目光。

“公子爷稍安勿躁~”李半传明显感觉到了杀气,但仍旧沉着,端起茶杯,“百姓不就如同庄稼吗?割了这一波,隔年又会长出一波。你杀了一个李半传,明年又会来一个张半传、赵半传。可这岁岁纳贡,岁岁称臣,又能何止何休呢?”

杨公子暂时忍住了,“百姓是庄稼?先生也挺会开玩笑的。”

“偌大的骋远阁不也是庄稼吗?公子爷许他骋远阁方圆百里的土地,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日,挥下镰刀,便能搅动半个江湖。”李半传接着说,“武当、昆仑、峨眉也是庄稼,只是傲于古派二字,不肯低头而已。”

杨公子赶紧见缝插针,准备好好考考眼前这位,“先生可有妙法?”

“水旱天灾,乃老天爷的旨意。焚香念佛,只得心安。老太守,能顾得了荆州这一亩半分地,可顾不上北方日益的膨胀的野心。荆州丰收,粮食丰足,朝廷会来割;荆州歉收,北方也会歉收,他们更会来割。”

“可过江需要钱啊~荆州只是弹丸之地,仅凭一己之力,如螳臂当车。”

“公子爷真是雅兴啊,和一个破落书生聊钱。”

“先生怎样才能说?”

“半传已经错过了科举,此法只可用来博个一鸣惊人。”

身旁站立的副将,终于忍不住了,“大胆,公子让你说,你就说。”

杨公子赶紧制止,“哎,休得无礼。赶紧把礼物拿来,赠与先生。”

副将并不执行,打断道,“公子,此人一直藏着掖着,到底还是个草包。”

“半传不才,不会口舌之利,更不会当一名辩士”李半传也不久留,喝完杯中茶水,拱手拜别。

“先生慢走,京城不比荆州,乃荣华富贵之处,花钱用钱的地方可少不了。”

李半传不理会他,径直离开。

“公子,是否需要派人跟踪他?”

杨定州呵呵一笑,“放心,他生于荆州,长于荆州,自会回荆州,府上等他便是”

凤栖梧,蝶恋花,才子爱佳人。更何况,真儿姑娘也不是平常女子,生得落落大方,李半传自然是忘不了那一面之缘。

峨眉一行大致七八人,由掌门带头,身后跟着弟子。李半传一路尾随,她们赶路,半传起身;她们休息,半传休息。

“你别跟着我们了”师姐们每次回头,均能看见那个傻乎乎的李半传。

“顺路,正好顺路。”

师姐见那人也没有恶意,调侃道,“峨眉弟子虽谈不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写写字,画画画,还是信手拈来的。先生还是不要跟着我们了,纯属浪费精力。”

“师姐误会了,我是真不知去京城的路。”

“到底是不知路,还是被美人迷了心智,先生心中自有答案。”师姐放下狠话。

李半传是自知无趣的,提起行囊先行一步,冰天雪地中留下一行孤独的脚印。

可这孤独的脚印,仍旧不依不舍,陷下去的地方,他会立起路障;岔路口,总会有指引。然而这些,只会平添真儿的笑话。

荆州往京城,最近的应是顺着楚江向北,翻越大别山山的余脉,顺着淮河,即可达到京城。可身逢乱世,大别山又处于南北分界,真成了双方官府都不管的无法无天之地。为了躲避这群盗贼绿林,如今只能绕远路,顺着长江往下漂到苏州境内,再从苏州向北,曲折去往京都。

半传到了京城,自然是要去那西园诗会一观。

西园门口有一书记官,三名喽啰,负责接待,长龙越来越长,半传赶紧过去排队。

终于轮到半传了,喽啰招呼道,“你是谁?”

“在下荆南李氏,名半传,字”

半传并未答完,就被打断了,“祖上何人啊?”

“祖上三代经商,贩些丝绸茶叶。”

“哟呵,这些年,果然是好年景,贩夫走卒都能参加诗会了。”

“家父有幸结实当地鸿儒,半传跟着学了几年。”

喽啰们显然是不屑听了,“荆南卖草鞋的一位。”

半传只得跟着长龙往书记官那边前去,轮到半传时,书记官念念有词,“一两银子。”

“什么?”

“茶水钱”

李半传愣住原地,参加个诗会还要钱。在他正在掏钱时,却见一人不排队,径直往大门里面走。喽啰们也不阻拦,书记官也是放下笔,拍拍衣袖,起身招呼,“汾阳王氏大公子三位。”

却见他展开折扇,扇扇肩,“今日,不必这么麻烦了。宋公公务繁忙,不来了,你招呼下去吧。”说罢,王公子一提长衫,跨过门进去了。

书记官马上收了摊子,“收了钱的,拿好收据。没有收钱的,明儿再来。诸位请回~请回~”排队的长龙果然散了,仅留李半传一人愣在原地。

“卖草鞋的,你怎么还不走啊?”

李半传支支吾吾作答,“这里不是诗会吗?怎么人都走了?”

“你怕不是耳聋吧。宋公今日有公干,来不了了。”

“宋公不在,这与诗会何干呢?”

“高枝儿都不在,你们想攀附谁呢?”

李半传仍旧不肯走,“我可否进去看看?”

“行吧行吧,茶水钱算你一半,交钱。”

原来刚才的王公子与当朝宰相宋之问是同乡。借着这层关系,他垄断了西园诗会,凭着茶水钱的名录,向诗人学子敛财。

这时,他正在堂厅,居左而坐,一副主人的模样,“失礼失礼,宋公有事交代,王某晚到了。”

叶公子:“那可要罚酒三杯哟。”

“行行,就依叶公子所言,今儿我设局,不醉不归。”

唐公子:“不知宋公近日有无佳作,可否一观呀。”

王公子摆一摆衣袖,煞有其事地命人端来一卷宣纸,乃是一首诗。

题做:下山歌

下穹窿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唐公子念罢,大赞“妙啊~妙啊。穹窿前日,我也去了,怎就写不出如此精妙之诗呢?”

叶公子更是模仿妇人模样,来了个“步迟迟”的现场版。

李半传看着,只觉作呕。

三人这才发现堂下有一人,齐刷刷看了过来,夺过他捧着的诗册。

叶公子怒道,“哟呵,当朝宰相的诗,你也敢嘲笑,我倒要看看,你又能写出怎样的巨作?”

乃是一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众人看罢,丢回给了李半传。唐公子率先点评,“你一个破落户,还收取关山五十州呢,好大的口气。”

王公子倒是心平气和了很多,“同学,空谈可是误国,你有何治国良策?”

李半传不紧不慢,“却有良策,但需面呈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