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从小透明,到文人领袖(1 / 2)

真相到底如何。</p>

已经没人在乎了。</p>

反正基调已经定下。</p>

洞子和东篱居士先前的隔空互骂,随着东篱居士的死,也变成了以文会友。</p>

是一种高尚的行为。</p>

洞子他老人家,更是高兴的连饮三大杯,酩酊大醉。</p>

在大醉后,他拉着那位敬献东篱居士诗作的弟子之手,痛哭流涕。</p>

言,这下我终于安全了。</p>

没人能识破我的身份了!</p>

这些话,听得那位弟子,莫名其妙。</p>

他终其一生,都没能参悟透,师尊这几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p>

随着东篱居士的名震天下。</p>

南山也被隐士们改名为东篱山。</p>

无数隐士,纷纷开始搬迁到东篱山。</p>

用他们的话来形容,就是他们一是朝圣,二是替东篱居士守墓。</p>

至此之后,东篱山渐渐成了隐士们的圣地。</p>

时至今日,东篱山已经发展成了集娱乐、购物、刷名望等等于一体的舆论中心。</p>

无数红楼大家,驻扎在东篱山下。</p>

只为能碰瓷山上的隐士们,好借此扬名。</p>

无数商界大佬,更是将东篱山周边,打造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p>

他们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赚钱,毕竟东篱山聚集了太多的红楼大家、儒道大儒、文人雅士、贵戚二代们,这群人都特么有钱。</p>

二来嘛,他们同样也是为了碰瓷</p>

隐士大儒们。</p>

只要隐士大儒们,作诗作词写文章时,骂了他们,那他们就赚大了。</p>

尤其是,那些隐士大儒们,一边标榜着君子当远离奢靡繁华,一边又每天都在大佬们打造的奢华之地醉生梦死。</p>

他们往往不会怪自己,而是责怪那些满身铜臭味的商界大佬,将好好的东篱山,变成了奢靡的市侩之地。</p>

曾经就有个商界大佬,被一名隐士给点名了。</p>

这位隐士在文章中,破口大骂商界大佬开的品香阁,认为品香阁这等风月之地,以绝世美女为诱饵,无时无刻都在引诱着仁人志士们堕落,简直就是包藏祸心。</p>

文章一出,天下文人、隐士们纷纷为之赞叹。</p>

直言该隐士忧国忧民,真乃国之栋梁。</p>

至于文章中,该隐士对于品香阁的一切细节,都描写的绘声绘色,恐怕只有品香阁的常客,才能如此的熟稔。</p>

这一点,直接被文人隐士们忽略了。</p>

他们揪着品香阁大骂不止。</p>

当然,骂归骂,却不妨碍他们骂完后,继续去品香阁寻一欢作乐。</p>

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p>

打造品香阁的大佬,更是乐的合不拢嘴了。</p>

文人们的嘴巴多厉害啊。</p>

隐士的文章一出,直接把品香阁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扩展到了天下尽知的地步。</p>

这尼</p>

X靠自己宣传,得猴年马月才能做到?</p>

而且,这么一下又能省掉了多少广告宣传费用?</p>

所以,挨骂碰瓷,成了商界大佬们最乐于看到的事情。</p>

除了红楼大家、商界大佬外。</p>

东篱山,还聚集着大量的官场失意之人,落魄儒生等等群体。</p>

总之这些群体,能来到东篱山,基本上都只有一个目的,刷名望!</p>

阎翰博当时的目的,自然也是如此。</p>

不得不说,这家伙的文才,还是有点了得的。</p>

他入了东篱山,很快便写出了好几篇经典文章来。</p>

什么《武夫祸国论》、《古有桀纣,今有保德》、《儒者,国之根基也》等等。</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