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行程二十五(5)
我翻了翻那张白纸黑字,想从其中找到更多的信息,但它就只有这几个字,其他的我是肯定没有找到的。
我心中暗骂邵祭雨比小满哥还狗,不想告诉我就直说呗,干嘛搞这啥阴阳怪气的,一边仔细端详起两份资料。
该看的还是得看。
我发现,这两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族。
族,本意是家族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指民族,但我从未听说过五十六个民族中有凌族和邵族的。
那么这两个“族”字,便指的是家族了。
可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用家族来规划一个人的身世已经成为过去,起码最几年我都没听说哪个哪个在给他的家族编写族谱。
如今中原由大家族向小家庭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社会的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一是人们家庭观念的变化,一是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居住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助推了家庭小型化。
最主要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变化较大,子女和父辈、祖辈在生活习惯、社会观念上有明显差异,生活在一起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引起冲突,导致“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观念逐渐向核心型小家庭观念演变,很多子女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同样,许多父母不愿与子女同住,从而相互选择了单独居住,造成一代户和二代户增加。
而我在这两份资料上看见了“族名”和“族字”,表明这两个家族起码不是他们心血来潮随便搞出来的,这是有严格的规划的家族。
所以,如果现在还留存着“族”这个概念的话,要不是落后的山区家族,要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势力。
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其他的解释了。
我叹了口气,放下邵祭雨的资料,转而看起了那个林二的资料,希望在他的生平中我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不得不说,邵祭雨还是留有一些良心的,他将资料写的很详尽但也很简略。详尽的是这资料将林二的每一个时间点所发生的事情全都写的明明白白。简略的是它只将每一个事件用一两句概括了一下,才造成了只有一页纸的现状。
这里我摘录一些事件:
林二,原名凌门宇,出生年月日不详,亲属,仅剩兄长,凌门盛。
1979年2月,被凌家领养,目测当时年龄为三岁左右。
1984年,任凌家鬼门。
1985年3月,调离鬼门,不从属于凌家。
1998年7月,任鬼门冢戍。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失踪,不明。
2003年1月,辞职,从属于邵家。
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失踪,不明。
2013年7月,任鬼门冢戍,从属于邵家五爷。
可以说这份资料将林二人生中的大事情都写出来了,但是却没有将最关键的信息告诉我。
比如林二的两次辞职,是因为什么?又在之中发生了什么?再比如什么是鬼门、鬼门冢、鬼门冢戍?他又为什么跟凌、邵两家都有关系?
还有他的曾用名——凌门宇,他兄长的姓名——凌门盛,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我正真注意的是他的姓。
凌。
和凌永那小子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