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她们家有五十几亩地要种。花溪村和青石镇之间的庄子上的四十亩,花溪村里她们家去年买的十亩,还加上自己家原来就有的一亩多,也有五十一亩多了,虽然是请了长工,但要种那么多的地,还要赶在这几天完成,这也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小麦,高粱和糜子,这几样样都不能少种。”苏父说道,小麦是庄户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面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高粱也是平时会经常迟到的。所以,这几样都要种够。“咱们家人口多,我看麦子咱最少得种三十亩地,糜子和高粱的话,各种五六亩就够了……够咱家一年的口粮,还有税粮也差不多够了。”“嗯,这样行。”苏母点头赞同。
先确定了口粮和税粮的种植面积,接下来就是苏菱最重视的玉米和地瓜。
“咱现在玉米种子也有差不多三十斤,我们肯定不能种得完,这玉米我还不打算推广开来,所以我打算重新购置一个新的庄子,就专门负责种玉米,去年的时候我就算过一亩地差不多得用两斤种子,那咱今年就能种五六十亩的玉米。”苏菱道,“地瓜秧子还没长好,而且已经要推广开了,咱们家种够自己吃,还有能供应的上酒楼就可以了,咱就先留出来十亩地,到时候要是秧子先紧着别人卖,咱家等人家来拿了秧子之后再种。还有小豆,咱们一年要吃的豆子还有要熬大酱都需要用到,各类的豆子也都要种个几亩才行。”
这地瓜和玉米要是种好了,收益暂时无法估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会是个让人惊喜的数字。
“这么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够种的了,除了口粮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种别的。”苏父道。
“糜子和高粱就按各五亩地算,还有三十亩的麦子,这已经有是四十亩了,还有地瓜也要十亩,玉米暂且不算,还有各类豆子等等,看来还是需要在买一些地。”苏荷道。她现在也开始跟着苏菱开始学算数了,账算的很快,一般的小数目,她口头就能给出答案。
“糜子和高粱个种了五亩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种了。要不到时候熬大骨,做豆腐,熬大酱,咱还得另外买小豆去。”苏母道。
“嗯。”苏菱点头算是回应苏母的话,“那咱们先从哪里开始种起,苏菱家的地分开在两个地方了,因此种地是要跑不远的路。”
“就先从咱们家附近的开始吧!我们这边就种零散的,庄子上的就种小麦和高粱和糜子。”
“那咱们家那么多的地,要是想要趁着地湿润这几天都种完的话还需要请人么?”苏菱问道。家里的地那么多,虽然长工也有十来个,但是想要赶着种完也是很难的,所以她才会这样问道。
“农忙时节大伙都忙着耕种,我们就算现在想要找短工也很难找得到了,大伙就辛苦这几天,等弄忙过后就会有多一点时间休息了,所以我不赞同再请人。”苏父虽然也知道家里种那么多田,肃然人多,但是要赶在这几天完成也是不太可能,但他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愿意阻碍了别人耕种的时候。
喜欢农女的田园生活请大家收藏:农女的田园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