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时候,苏东也放假了,不管是私塾里的学生还是先生,家里都是正用人手的时候。青石镇这座私塾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到春耕和秋收的时候,都会放几天的假,让先生和学生们都能回家去帮忙种地、收割。
这也算是一种人性化的安排。不只青石镇的私塾有这个传统,其他村镇的私塾也都是如此。倡导耕读传家,耕种是要排在读书前头的。
私塾放假,也包括苏勤所在的高级班。她也应该要回家耕种的。
考虑到苏东快要春闱了,但是又赶在这个时候放假,所以苏父和苏母都劝着苏东在家好好的温书,不用到地里去干活了,但是苏东看着一家人都在为春耕忙进忙出的,他也要跟着下地帮忙,并保证绝不会耽误了复习,苏东所谓的不耽误功课,就是在耕地的时候也背着书,其实对于这次春闱他已经有九成的把握的了,只是学无止境,她现在背的已经是更高一层次的了,为了能赶着耕种完,苏父让女眷在家煮好饭菜,中午时分,苏父带着长工甚至都不回家吃饭,就让人送来在地头上解决的,吃完饭休息一会就继续耕种。
儿老宅这边,苏勤原本也是放假回来耕种的了,苏家老宅也有二三十亩的地,每年都是苏爷爷领着几个儿子和媳妇,孙子,孙女,紧赶慢赶的赶在耕种时节种完的,今年苏花出去了,就连冯氏也赌气回了娘家,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一下子又少了两个劳动力,本想让苏勤顶上的,但苏勤借口温书,又不愿下地,所以只能是年迈的苏爷爷带着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和两个孙女,四个孙子下地干活,苏勤那房一个人都没有出来的,那干活的几个小孩力气也不大,能帮忙的就是点豆子,或是花生之类的轻活,还在这几人都是勤快的,没有头懒,但是毕竟在勤快也不过是小孩子,手脚肯定比不上大人,所以干活时就落后一大截了。
苏菱家全部的田地都种完后,老宅还是只种了一半,梁氏想到苏父家既然请了那么多的长工,当然也可以来自己家里帮忙种一下,所以还没等苏父回到家就又被请到了老宅。
“娘,您看,我这刚从地里回来,全身脏兮兮的,您有什么事就说。”苏父还想着能赶紧回家把这一身的泥巴洗掉。
“怎么?才刚来一会,还没坐下呢就厌烦了,你这心理还有我这个娘么?”梁氏讥讽道:“你自己的田是种好了,但是看看你老父还有你兄弟都在地里忙活,你回家能坐得下去么?”梁氏此话是何意思,此刻已经非常明显了。其实自从苏菱家从老宅分出来后,梁氏从未因耕种的事找过苏父,那会苏东和苏菱他们也小,家里的劳动力也只有苏父和苏母,所以那会就算是梁氏找了也是没用的。
但是现在苏菱家有了长工,苏父也不必如此辛苦,甚至偶尔还能偷懒一下,但是对于苏父这样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又怎么会偷懒呢!
听了梁氏的话他也明白了梁氏的意思,但他们并没有开口,不能每一次都是他做冤大头,况且鱼塘也准备可以放鱼了,他真的是抽不出时间,但是他也没有开口拒绝,只是静静的等待梁氏的下文。
梁氏看到苏父又开始翻迷糊了,瞧瞧,这么明显的意思他怎么就听不出来,果然是个榆木脑袋,不讨欢心。
“你到时说话啊!”梁氏催促苏父道。
“我能说什么?”苏父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