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着教了这么多年的学生,在科举之路上越走越远,程介只有高兴的份。</p>
告诉几人回府学后照顾好自己,又跟他们承诺自己会留在这里,等他们乡试出成绩再回去。</p>
玉泉六子吃完午饭,下午就乘马车回了府学。</p>
有人为了科举卷成陀螺,有人为了阅卷呕心沥血。</p>
大炎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除了搜身、糊名、委派主考官等,还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誊录。</p>
为了防止主考官通过笔记辨认出考生身份,导致科举不公,熙和帝特意下令,将考生的亲笔试卷进行抄写,形成“草卷”,然后由考官评阅。</p>
此次乡试,共有考生两百八十九名。</p>
其中,完整考完三场的,只有两百五十三名。</p>
再抛开因答卷脏污、大声喧哗扰乱考场秩序等各种违规行为,最后顺利誊录出来的,只有两百一十六名学子的考卷。</p>
如此多的考生,但最后取中的只有三十人。</p>
竞争不可谓不大。</p>
考生九天三场考的头昏脑涨,宋修齐等主考团也是忙的天昏地暗。</p>
十多名阅卷官关在考场里,手执朱笔埋头批阅:</p>
犯了忌讳、文不对题、逻辑硬伤、胡编乱造……</p>
凡是这些问题,一经发现,就会被阅卷官毫不留情地在试卷上划出一条红道道。</p>
虽说除了犯忌外,划了红道也不等于白考,但上榜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p>
一时间,满堂只有拿、放答卷的‘哗哗’声。</p>
向维作为府学教授,阅卷无数,眼睛跟监视器一样,精准抓到每一篇文章的痛点。</p>
划掉、划掉、还是划掉——</p>
“荒谬至极!”</p>
向维不悦的评价,心里还不解的想着,为什么写出这种狗屁不通文章的人,居然还能是秀才?还敢来考乡试?</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他连着划了三四张,总算有一份试卷能入眼了。</p>
向维提笔开始圈圈点点,越往下看,越来越惊喜,答卷上的红色圈圈几乎要连成片:</p>
“这才是文章嘛!”</p>
方才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看得他眼疼!</p>
向维满意的从第一篇,画着大片大片的红圈圈,看到了最后一篇。</p>
但这文章,上半篇还好好的,大气磅礴,有理有据,但后面说着说着,文章就引申到了一种武器上,还添了一段武器结构的说明:</p>
三张大弓固定于床式木架,单轴三弓,前二弓,后一弓……</p>
还说这东西射程有千余步,可攻城略地。</p>
末了,附上名称:三弓床弩。</p>
向维:???</p>
阅卷多年,他还从没见过有人在科举文章中,教人研制武器。</p>
没想到今天居然见到了!</p>
真是奇了!</p>
这是考生还是铁匠?</p>
况且射程千余步?简直闻所未闻!</p>
“这考生难不成跟工部军器所有关?”向维皱眉猜测。</p>
但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定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阅卷官能决定的了。</p>
“宋大人,此卷有些异常,还请大人定夺!”向维按照流程,将试卷呈给了宋修齐。</p>
作为主考官,宋修齐自然不可能挨个改卷。</p>
他主要负责给送到他手里的好卷进行排名,或者对某些大逆不道的文章进行处理。</p>
听向维说答卷有异,宋修齐还以为犯忌了。</p>
但他接过一看,还有些奇怪:一个个红圈勾连成片,如同开在试卷上的红牡丹。</p>
这在他手边的好卷里,也算是数一数二,何为异?</p>
直到宋修齐看到最后一篇文章。</p>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