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焚档的人,最怕火(1 / 2)

痕语者 风痕雪鉴 4308 字 8天前

药瓶里滚出两粒白色的药片,落在干燥的手心,没有一丝颤抖。

他将药片丢进嘴里,甚至没有用水,喉结滚动,将那份苦涩和决绝一并咽下。

窗外,第一缕微光正试图刺破凌晨的浓雾,城市尚未苏醒,但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收紧。

凌晨五点四十一分,陈砚亭住宅外围,空气湿冷得像一块浸透了冰水的海绵。

林疏月打了个手势,两支行动小组无声地切断了别墅的所有退路,重点是地下室那唯一一个带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出入口。

破门装置发出短暂而沉闷的撞击声,门开了,一股混杂着霉味和设备过热的焦糊气味扑面而来。

地下室里,数台服务器的指示灯疯狂闪烁,幽绿色的光映在每个队员紧绷的脸上。

正中央的电脑屏幕亮着,上面的红色数字触目惊心——“铁盒文件上传倒计时:00:03:17”。

“目标在上传核心证物!物理切断总电源,快!”林疏月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一名技术警员箭步上前,手已经摸到了墙上的电闸。

就在他即将拉下的瞬间,林疏月的耳机里传来苏晚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声音:“队长,稍等。镜像劫持协议已启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屏幕上的进度条下方,一行微不可察的绿色代码悄然运行。

它像一个寄生在宿主身上的幽灵,将每一比特传出的数据都以光速复制,然后通过预设的加密隧道,投向全球十二个预先设置好的分布式节点。

这些节点有些是戒备森严的高校档案馆服务器,有些是藏匿于网络深处的民间记忆库,甚至还有两个属于国际透明组织的服务器。

它们是数据的避难所,是真相的诺亚方舟。

“三、二、一……”警员盯着秒表,在倒计时归零的刹那,猛地拉下电闸。

“咔嚓”一声,整个地下室陷入了死寂和黑暗。

所有服务器的嗡鸣声戛然而止,只剩下应急灯投下的惨白光束。

中央的电脑屏幕上,最后一帧画面被凝固,清晰地显示着“上传完成”的字样。

行动队员们面面相觑,以为功亏一篑。

只有林疏月知道,这恰恰是计划中最完美的一环。

耳机里,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叹:“他们想烧掉历史,却不知道,火种早已散落四方。”

上午十点零八分,市局看守所的临时审讯室里,光线充足得有些刺眼。

魏承渊穿着一身灰色的羁押服,坐在审讯椅上,神情中看不出丝毫的颓败,反而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审视。

他看着对面的林疏月,就像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玩一场自以为是的过家家。

林疏月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转向他,屏幕上是刚刚从陈砚亭电脑本地硬盘中提取出的“双生计划”执行日志。

每一个文件夹都条理清晰,每一个文件名都冰冷得令人不寒而栗:引爆时间精确到秒的计划表、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脚本、甚至连每一位遇难者家属的安抚方案和心理弱点分析都一应俱全。

魏承渊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精彩。你们赢了,把一个疯老头的遗言当成了圣经。可谁会信?一个偏执狂的幻想,一堆死人僵硬的动作,再加上你们精心编造出来的‘病理叙事’?民众需要的不是真相,是英雄和恶棍的故事。而我,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恶棍。”

他的话音刚落,审讯室的门被推开了。

唐雨柔走了进来,她的表情比这间屋子里的光线还要冷。

她没有看魏承渊,径直将两份脑部扫描的影像报告并排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

“你记得陆沉舟吗?”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魏承渊伪装出的平静。

魏承渊的瞳孔微不可察地缩了一下。

陆沉舟,那个最早出现“异常”并最终在岗位上“殉职”的应急小组成员。

“他的伤在左边颞叶,”唐雨柔的手指点在其中一张报告的某个异常光斑上,“和你一样。”她又指向另一份报告,“而你儿子,去年在国外做的体检,也出现了相同位置的早期病变。这是他入学档案里的医疗记录。”

她将两份报告并列展示,同样的区域,同样形态的阴影,像一个被诅咒的家族烙印。

“这不是遗传,”唐雨-柔一字一顿,每一个字都像钉子,敲进魏承渊的神经里,“是传染。你们每一个签署过行动命令,每一个接触过‘双生计划’核心的人,都在变成下一个受害者。”

魏承渊那双始终保持着傲慢和不屑的眼睛,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那是一种混杂着震惊、恐惧和无法置信的崩塌。

他引以为傲的权力和布局,在冷冰冰的科学事实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无力。

中午十二点五十五分,江岸旧闸口修复现场,阴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