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p>
李承泽骑上快马来到了金陵城的军营,在军营见到了站在沙盘前沉思的韦睿和鲁肃。</p>
这是一个大半部分为北周和平阳南方疆域的沙盘,小半部分为大乾前线的沙盘。</p>
连云锦高原等险要地势也包括在其中。</p>
近来,韦睿除了督军训练,就是在研究地形。</p>
“韦公,可还习惯?”</p>
“殿下,久经沙场早已习惯,只是对于北周和平阳的地形需要多做些研究。”</p>
韦睿指着流过通州几州的通天河缓缓道:</p>
“北周南方去年河水暴涨,闹洪灾的通天河需要注意一下。”</p>
韦睿略显可惜地摇了摇头:“只可惜我那筑堤行舟之术没办法使用了。”</p>
李承泽疑惑道:“韦公此言何意?”</p>
韦睿就是靠着这招,仅用两万人便拿下了超级坚城合肥。</p>
也是在东吴水军历练过的鲁肃解释道:</p>
“殿下,合肥当初的城墙高度是四丈左右,而韦将军命士卒筑的堤坝是五丈。”</p>
两人已经就这个战术交流过了。</p>
“要能执行韦将军的筑堤行舟之术。”</p>
“首先,需要前后堤坝有足够的河水和湖水引成地上河。”</p>
“其次,需要筑堤围住半边城池的堤坝足够高。”</p>
“而通天河流经的这几座城池城墙最矮都有十五丈,城墙太高了,要筑比十五丈高的堤坝太耗时耗力了。”</p>
韦睿颔首补充道:“还要考虑民心,大水漫灌,城池是夺下了,但后面要处理的东西很多。”</p>
“那以两位看,拿下北周的最大难点在于哪?”</p>
韦睿和鲁肃异口同声道:“后勤补给。”</p>
韦睿解释道:“虽说可以占据根据地就地筹措物资。”</p>
“但支撑数十万大军的战斗,不能只靠抢。谁也没办法保证对手不会破釜沉舟将粮草烧光。”</p>
“咱们大乾境内还好,但根据单大哥传回来的消息,北周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了。”</p>
就连韦睿都叫单雄信单大哥</p>
李承泽无力吐槽了。</p>
韦睿可不知道李承泽的想法。</p>
他捋着自己有些泛白的胡须缓缓道:“千里以上运粮,又没有直通南北的运河,确实有些困难。”</p>
李承泽颔首道:“好,我知道了。”</p>
对此,李承泽还是有办法的。</p>
咋办?找个技术工呗。</p>
亮亮是不可能的了。</p>
亮亮是绝世等级的名士,需要二十万道气血之力,他现在可凑不齐。</p>
而且绝世等级的名士那么多,哪有那么容易就让诸葛亮出山。</p>
但是浦元是可以的。</p>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确实记载诸葛亮擅长发明创造。</p>
诸葛亮事必躬亲,但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的,他定个方向,让下面的人去执行就够了。</p>
诸葛连弩,当时称作元戎或损益连弩,</p>
还有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想法。</p>
想法是想法,执行是执行。</p>
但诸葛亮那么忙,打仗、治国还搞发明,把他拆成八瓣使也不够。</p>
诸葛亮有一个研究团队,杜睿、浦元、胡忠等多人,放到后来就是国防科研部。</p>
浦元既是铁匠,也是技师。</p>
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了。</p>
“指定浦元需要多少气血之力。”</p>
【英魂塔】:“三万道。”</p>
李承泽大手一挥:“要了!”</p>
浦元虽然不能打架,但一人可抵十万军。</p>
姜维还给他写了《蒲元传》和《蒲元别传》</p>
浦元还会造刀,以锻刀闻名,他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韧而有弹性。</p>
他曾经为诸葛亮以精钢、寒铁造刀三千口,以蜀江水淬刀,刀成削铁如泥,据说可以轻易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p>
不久后,在天门城,李承泽接见了这位满脸络腮胡,肌肉粗壮的高大汉子,浦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