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雷厉风行袁蛮子(1 / 2)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天幕之光再次亮起,将遥远的崇祯年间的辽东风云,硬生生拽到了开国君臣的面前。

“又是辽东?还没完没了了!”朱元璋有些不耐烦地哼了一声,但目光却牢牢锁定天幕。当他看到“宁远兵变”四个字时,眉头瞬间拧紧,“兵变?哼!欠饷闹事,历来是军中大忌!一个不好,就是营啸崩盘,甚至投敌卖城!这崇祯小子手底下尽是些什么烂摊子!”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让殿内所有精通兵事的大佬们都微微睁大了眼睛。

天幕上,袁崇焕的行动快得惊人。八月初二奏报,初六抵山海关,初七即出关直驱宁远军营!

“好快的速度!”徐达忍不住赞了一声,“兵变如救火,瞬息万变。他不在山海关遥控指挥,而是亲冒矢石直入乱军之中,此等胆色,确是担当!”

只见天幕中的袁崇焕,面对激愤的士卒,不避刀枪,高声宣示皇帝恩德(尽管崇祯可能根本没来得及有什么表示),并果断承诺发饷。

“稳得住!”冯胜点头,“先安抚,止乱象,这是正理。但光安抚可不行……”

果然,袁崇焕的屠刀紧接着就举了起来。知情不报、弹压不力的参将彭簪古、中军吴国琦被当即处死!一系列相关将领受到严惩,而忠诚者如祖大乐则获嘉奖。对于兵变首领,则区分对待,允许戴罪立功。

一套组合拳下来,风卷残云般将一场可能颠覆辽东防线的兵变迅速平息。

“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斩首立威,分化瓦解……手段老辣,干净利落!”徐达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此人深谙驭兵之道,绝非只会纸上谈兵之辈。”

朱元璋也微微颔首,脸上的不悦稍减:“是个人才!乱世用重典,军中更是如此。慈不掌兵,他做得对!”

更让洪武君臣们惊讶的还在后面。平定兵变只是开始,袁崇焕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整顿。

奏罢巡抚、精简总兵、倚重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构建核心指挥层……

“妙啊!”李善长眼中精光一闪,“减少掣肘,权责一统,方能如臂使指。他选的这几个人,看来都是能战敢战之将,知人善任!”

大刀阔斧裁汰近百名各级无能军官……

“嘶……”蓝玉倒吸一口凉气,随即咧嘴笑了,“够狠!这得得罪多少人?不过军中废物多了,确实拖垮战力!这一下,去腐生肌,队伍就好带了!”

重新规划堡垒驿站、督促工部改良军械、催促户部购买战马……

“精兵、壮马、坚甲、利兵……”徐达喃喃重复着这八个字,眼中满是欣赏,“他看得透彻!辽东战事,非有强军不可。他这是在为长远做打算,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甚至在外交上,抚蒙古、缓后金,手段灵活务实。

“哦?还懂这个?”朱元璋挑了挑眉,“倒是个全才。看来不光会打仗,还会耍心眼。嗯……是块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