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袁崇焕辞职三大原因(2 / 2)

“哈哈……哈哈哈……”他突然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惨笑,“咱杀胡惟庸,杀空印案,咱以为够狠了……没想到,没想到咱的后世子孙,能给咱养出这么一出……这么一出旷古未有的丑戏!”

皇帝的惨笑声和粗重的喘息声在殿内回荡,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功过颠倒,忠奸易位,来自二百多年后的政治恐怖,透过天幕,让整个洪武朝堂都感受到了那令人窒息的黑暗。

殿内群情激愤,但一个新的疑问也随之浮现在所有人心中。

耿炳文皱着眉头,疑惑道:“这奏折里反复提及‘东林党’与‘阉党’……这‘党’字,可不是什么好词。结党必然营私!看来那天启朝的朝堂,已然是派系林立,为了争斗而争斗,全然不顾国家死活了!”

李善长沉吟道:“‘东林’似是文官一系,袁崇焕的座师、举荐之人皆出自其中,看来是被阉党视为异己,竭力打压。而‘阉党’,顾名思义,便是以宦官为首,勾结朝中无耻官员形成的势力。两派倾轧,竟已到了不惜逼走边关大将、自毁长城的地步!可悲!可叹!”

朱元璋听得脸色越来越黑,他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党争……咱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没想到二百多年后,这帮不肖子孙把朝堂变成了菜市场!泼妇骂街一样!拿着国家的安危当儿戏!该死!都该死!”

然而,所有这些愤怒和疑问,最终都汇聚到了一个名字上——魏忠贤。

“这阉人……竟能权势熏天到如此地步?”朱标在一旁,忍不住失声惊叹,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窃取首功,封赏婴孩,操纵言官,甚至能影响皇帝决策……这……这简直……”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对“宦官”这个身份的认知。

朱元璋猛地抬头,死死盯住天幕,仿佛要透过那光影看穿那个时代的所有丑恶。他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滔天的杀意:

“魏忠贤……魏忠贤……咱记住了!”

但他随即又皱起眉头,露出一丝极度厌恶和不解的神情。

“可是……这天幕最后一句,说什么‘魏忠献’?这又是哪个混账东西?难不成这阉人不止一个?还有个叫‘魏忠献’的?也是这般货色?还是说……这是他死后得的谥号?‘献’?‘献’?!”

“献”字在谥法中属褒义,如“聪明睿智曰献”、“博闻多能曰献”。一个祸国殃权阉,若得此美谥,那将是何等巨大的讽刺?何等彻底的荒唐?朱元璋只觉得一股逆血涌上心头,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

与此同时,大明各地那些关注天幕的士子们也陷入了巨大的震撼和迷惑。

黄子澄在自己房中来回踱步,脸色苍白:“阉人……阉人竟能擅权至此?连皇帝都能操控?那这大明……这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吗?”他感到一种信仰崩塌的恐惧,远比听到战场失利更甚。

方孝孺则紧握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国之巨蠹!斯文扫地!与宦官勾结者,皆为士林之耻!若东林党真为清流,为何不能遏制此獠?反而累及袁都督这等干才?”他对“党争”本身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厌恶。

而年轻的齐德,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涌起的是无尽的愤怒和一丝茫然:“魏忠贤……魏忠献?究竟是谁?为何能如此?读圣贤书,难道就是为了将来与这等人物周旋,甚至……屈服吗?”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未来的官场,可能比他想象的更加黑暗和复杂。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怒吼再次响起,回答了所有人的疑问,也宣泄着无比的愤懑:

“这魏忠贤,到底是他娘的什么玩意?!咱倒要看看,是哪个龟孙皇帝,能养出这般比鞑子还毒的大祸害!”

整个洪武朝堂,都被这来自未来的、由宦官带来的政治恐怖所深深震撼,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弥漫在每个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