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 章:北麓擒敌(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图额尔敦轻骑追剿也速蒙哥)</p>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巳时的阳光已褪去晨露的凉意,洒在刚光复的叛军据点外。巴图额尔敦正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列阵的轻骑 —— 五千轻骑均是从虎卫与骑兵队中选出的精锐,战马是耐力极佳的草原黑鬃马,马蹄已裹上两层薄麻布(比攻坚时薄,兼顾静音与速度),士兵们卸下玄铁重甲,只穿轻便皮甲,腰间悬玄铁短刀,背上挎角弓,箭囊里插着二十支白桦木箭,每人怀中还揣着两块风干肉与一个水囊,无多余装备,尽显轻骑 “快追” 的特质。</p>
“也速蒙哥带残部约两百人,昨夜从杭爱山南侧的隐蔽小路逃遁,目标是阿尔泰山黑风口,投靠阿鲁台,” 巴图额尔敦手中握着探子脱脱刚送来的 “逃遁踪迹图”,图上用炭笔标注着叛军留下的马蹄印、丢弃的干粮袋位置,“小路穿松树林、过两道溪流,最终至杭爱山北麓的‘鹰嘴谷’—— 那里是通往黑风口的必经之路,谷口狭窄,易设伏合围。” 他将图递给身边的轻骑前锋百户合撒儿:“你带一千轻骑为前锋,沿踪迹追,每五里留一人标记路线,别跟太紧,防叛军回头设伏。”</p>
合撒儿躬身领命,翻身上马,手中的角弓斜挎在肩:“将军放心,前锋定能咬住叛军,不让他们跑远!” 巴图额尔敦又转向中军百户帖木格:“你带三千轻骑为中军,跟在前锋后三里,保持阵型,遇叛军小股抵抗,快速解决,别耽误追击;后卫百户脱脱,带一千轻骑,清理沿途叛军留下的哨卡,确保退路畅通。” 三名百户齐声应诺,轻骑们纷纷翻身上马,马鬃在风中扬起,皮甲与兵器的摩擦声,在据点外的空地上汇成一道凌厉的声响。</p>
此时,探子来报:“将军,叛军在松树林外丢弃了十余匹疲马,还留下不少带血的麻布(包扎伤口用的),看样子残部中不少人受伤,逃遁速度不快。” 巴图额尔敦眼中闪过锐光:“好!他们已是强弩之末,传我令,轻骑全速追击,务必在他们抵达鹰嘴谷前追上!” 号角声再次响起,五千轻骑如一道黑色洪流,朝着杭爱山南侧的小路奔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轨迹,追剿残敌的战斗,正式拉开序幕。</p>
追剿轻骑的精锐遴选,需围绕 “马术精湛、地形熟悉、应变灵活” 三大标准 —— 巴图额尔敦从虎卫与博罗的骑兵队中,筛选出五千轻骑,均是参与过三次以上草原作战、能在山地间快速骑行、擅长追踪与反追踪的老兵,还需通过 “马术测试” 与 “踪迹辨识” 考核,确保追剿时能循迹快追、应对突发情况,体现元代轻骑 “精锐化” 的选拔逻辑。</p>
马术测试在据点外的山地训练场进行 —— 场地模拟杭爱山的地形,设有陡坡、浅溪、矮丛等障碍,轻骑需在一刻钟内完成 “陡坡冲刺、溪流跨越、矮丛穿行” 三项动作,且战马不能失蹄、士兵不能掉落装备。巴图额尔敦坐在高台上,手持马鞭,盯着每一名测试者:“第三队左数第七人,陡坡冲刺时马速太慢,淘汰;第五队整体动作流畅,战马稳,全部留下。” 一名年轻轻骑在跨越溪流时,战马前蹄打滑,他立刻翻身下马,扶稳战马,却仍因 “失序” 被淘汰,他红着眼眶道:“将军,我还能追!” 巴图额尔敦摇头:“追剿需万无一失,你的马术还需练,去步兵队协助安民吧。” 最终,七千名参选者中,仅五千人通过测试,均是马术顶尖的老兵。</p>
踪迹辨识考核由探子脱脱负责 —— 他在训练场周围留下 “叛军逃遁踪迹”:模糊的马蹄印、半块发霉的青稞饼、带血的麻布碎片,轻骑需在半刻钟内辨识出踪迹方向、判断叛军人数与逃遁时间。“你们看,这马蹄印间距小,说明战马疲惫;青稞饼上的霉斑少,丢弃不超过两个时辰;血麻布的血迹未干,叛军有伤员,” 脱脱示范着,“能准确说出这些的,才算合格。” 一名老轻骑蹲下身,摸了摸马蹄印:“这是草原马的蹄印,约两百匹,方向朝杭爱山北麓,逃遁时间不到一个时辰。” 脱脱点头:“说得对,你合格。” 经过考核,五千轻骑均能精准辨识踪迹,为后续追剿打下基础。</p>
轻骑的分队配置也兼顾 “经验与梯队”—— 前锋选一千名 “探路老手”,多是曾担任探子的士兵,熟悉草原地形,擅长发现叛军的隐蔽哨卡;中军三千名是 “主力追剿队”,马术与战斗力均衡,能应对叛军的正面抵抗;后卫一千名是 “稳后队”,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卒,负责清理后路、保护补给,防止叛军迂回偷袭。“前锋要‘灵’,中军要‘快’,后卫要‘稳’,” 巴图额尔敦对三名百户道,“你们各司其职,才能追得紧、围得住。” 三名百户领命,各自整顿队伍,轻骑们按分队列阵,等待出发的号令。</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