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鲁智深所部、荆湖朱武所部,也要各自征调兵马民夫,支援河北的建设行动。</p>
给鲁智深的指标是十万人,给朱武的指标是五万人。</p>
春忙之后,再从山东本土、大名府、德州府等地大规模征调百姓,参与长城的营建。</p>
最后参与筑城的人数,肯定会超过陶宗旺的估计。</p>
因为防备金兵,乃关乎梁山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要全力以赴。</p>
北方金国对于梁山本土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p>
金兵的每次南下,梁山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化险为夷。</p>
长此以往,难免有所疏漏,若被敌人抓住一次机会,恐怕整个局面都会崩盘。</p>
与金国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与对方拼战略,拼意志,还要拼实力。</p>
长城的营建,在完善整条防线的同时,还能让梁山以相对较少的兵力,阻拦住金国人的攻势。</p>
剩余的兵力,才能扫平宇内,消灭中原和南部的势力,将整个天下捏合到一起。</p>
所以河北长城的营造,事关全局,梁山上上下下,都要为之艰苦奋斗才行。</p>
……</p>
随着总部的一声令下,梁山在河北前线的主力部队,兵分两路,开始行动。</p>
方面大员卢俊义,领兵十五万,北上攻取沧州、深州、鼓城等地。</p>
寨主王小飞,则亲自领兵十万,南下攻打洛阳,以取得修筑城墙所需的夯土材料。</p>
而剩下来的五万兵卒,在总工程师陶宗旺先生的带领下,于聚义城的城址,开启了挖地基、打灰、扛木板的民工生活。</p>
后方济州府、大名府、德州府的四面城墙,随着火药的轰鸣声,应声而倒。</p>
其砖石和夯土,被收集起来,装上车子,运往北方。</p>
河北境内很多小城镇的城墙,也遭遇了共同的命运。</p>
这些城墙的墙体,将为梁山的北地防务,做出特殊的贡献。</p>
……</p>
由于沧州、深州、鼓城这些地方,并无金兵驻守,所以卢俊义兵锋所至,快速将其拿下。</p>
随后大军再次分兵,由卢俊义亲自驻守沧州,鼓城、深州分别交由李猛、张清负责驻守。</p>
为支援陶宗旺那边的工程建设,卢俊义布置好沧州防务后,又匀出三万兵马,加入聚义城工地的打灰作业。</p>
而梁山的另一路大军,从京畿之地呼啸而过,直扑洛阳。</p>
其赫赫威势,差点令宋钦宗赵桓心律失常。</p>
别说是皇帝,朝中的文武百官,俱是心有惴惴,生怕梁山又要兵围汴梁。</p>
不少官员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开始偷偷准备跑路了。</p>
结果梁山只是路过,他们的目标是汴梁以东的洛阳城。</p>
……</p>
洛阳是北宋的西京,更是前朝的故都,所以城墙高大,比较难拆。</p>
攻打洛阳还是容易的,宋钦宗手中那可可怜怜的一点兵力,都用来防守京畿了,此时的洛阳城头,只有象征性的千余戍卒。</p>
城破后,百姓惴惴不安,洛阳当地闲居的官员更是恐惧,害怕梁山来找自己算账。</p>
随着那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响起,洛阳市民心中的恐惧情绪,逐渐转为了惊诧。</p>
梁山草寇凶狠残暴,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居然将四面城墙全部放倒!</p>
虽然城墙高厚,但军械所火器专家武开及其团队,带来的火药量也是足够。在城墙根做了几次试验之后,便找到了合适的爆破地点。</p>
随着王小飞一声令下,恢宏壮丽的洛阳城墙应声而倒,它倒下的身躯,被梁山大军敲碎装船,通过运河转移到沧州前线,发挥新的用途。</p>
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毁坏文物的禁令。</p>
再说了,梁山也是为了正义的事业,才如此行事。</p>
等以后梁山财力充足了,再给洛阳拨款,重建城墙便是。</p>
重建的城墙,过它个千八百年,也能成为文物,而且是承载着光辉记忆的文物。</p>
洛阳市民非常不解,有好事者询问梁山大兵,为何行此怪异之举。</p>
梁山军也不藏着掖着,将“拆东墙补西墙”的道理,灌输给洛阳民众,而且还宣传了北地金兵的凶狠残暴,那些家伙,简直都是生啖人肉的怪物。</p>
为了保卫中原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梁山要在河北起一道绵延七百里的边墙,阻挡敌军南下。</p>
洛阳为此等光辉事迹做出的贡献,梁山肯定会记在心里,将来一定会还回来的。</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