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描述高维结构核心连接关系的常量,无论空间如何扭曲、参数如何变化,这组常量始终保持稳定。</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正是林轩理论中“维度锚定”在数学层面的具体体现。</p>
找到了高维规律在三维世界中“不变的锚点”,为后续解析四级中等宇宙文明基础科学的底层逻辑提供了关键的数学工具。</p>
“四级低等宇宙文明在解每道题,四级中等宇宙文明在找解题的万能公式!”</p>
这个发现让他的计算效率提升4倍,彻底突破低等文明的数学壁垒。</p>
泽尔凭借“拓扑同胚不变量”突破低等文明数学壁垒后,计算效率的跃升让他得以处理更复杂的高维参数模型。</p>
恰逢2856年初那场“维度相位滑移”事故,他立刻调取事故前后的空间曲率数据,将新掌握的数学工具应用于分析。</p>
那些曾让低等文明研究者束手无策的维度波动曲线,在“拓扑同胚不变量”的框架下呈现出清晰的规律。</p>
泽尔在解析“维度相位滑移”的空间参数时,发现事故瞬间十维空间的曲率值出现了0003弧度的异常跳变,这恰好对应着林轩意识流波动频率与湮灭腔物理场频率的“相位差峰值”。</p>
他盯着演算纸上“拓扑同胚不变量”的推导公式,突然在参数里加入了“意识流-物理场相位同步系数”,当两者相位差控制在01弧度以内时,维度曲率的波动幅度会被限制在安全阈值内。</p>
这一发现让泽尔立刻设计出“维度缓冲矩阵”。</p>
在湮灭腔外围加装三层环形超导线圈,通过调节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梯度,实时补偿意识流与物理场的相位偏差。</p>
当马洛克按此方案改造湮灭腔,林轩再次尝试念力引导时,全息屏上的维度曲率曲线始终稳定在安全区间,即便耦合度超过临界值,舰体也仅出现轻微震颤,未再发生维度滑移。</p>
泽尔在通讯中向林轩解释:“就像两辆高速并行的飞船,必须保持相同的航向角才能避免碰撞,意识流与物理场的‘相位同步’,才是安全耦合的核心旋钮。”</p>
这一解决方案不仅补上了林轩念力研修中出现“维度回弹”的漏洞,更让“维度锚定”理论增加了“动态相位校准”的关键补充,为后续更高强度的能量耦合扫清了障碍。</p>
43 华夏文明的技术突破与战舰锻造</p>
同年,艾丽娅对着厄煞飞船外壳的材料样本愁了三个月:“这种能在强辐射下自我修复的合金,成分分析显示与普通钛合金并无本质差异,可为何性能天差地别?”</p>
她反复翻看检测报告,直到目光落在林轩“高维晶体排列模型”里的一句话:“三维物质的性能瓶颈,往往藏在未被激活的高维晶格连接中。”</p>
“激活高维连接?”艾丽娅突然想起样本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微结构,那些看似无序的晶体颗粒,边缘总呈现出微妙的分形纹路,这与林轩模型里“高维晶格在三维的投影痕迹”完全吻合。</p>
她猛地推倒实验台旁的废料箱:“我们总在三维层面调整成分比例,却没发现这些晶体早就在高维空间搭好了‘隐形支架’!”</p>
她按模型里的“维度共振频率”参数,用脉冲磁场对普通钛合金进行处理。</p>
新样本出炉时,原本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辐射损伤自我修复,竟在两小时内完成,高维晶格连接被激活后,晶体颗粒像有了无形的牵引,能顺着“隐形支架”快速归位。</p>
艾丽娅举着样本冲出实验室,激动地和维克斯等人分享科研突破的喜悦心情:“老林头儿说的对!材料的潜力不在成分里,在维度的‘隐藏连接’里!”</p>
华夏文明的基础科学全面完成突破,维克斯的通讯技术、马洛克的物理系统、泽娜的生物技术、泽尔的数学模型和艾丽娅的材料科学均达到四级中等宇宙文明门槛。</p>
地球历2857年,基地武器装备研究中心,新型战舰的全息蓝图悬浮在中央,四力耦合的能量纹路在幽蓝光芒中流转。</p>
维克斯看着全息投影里的舰体模型,先看向马洛克和泽尔:“引擎系统这次优化的重点是什么?整体性能比原型能有多大提升?”</p>
马洛克接过话头:“核心原理还是四力耦合,但我们加了新的导流结构,配合泽尔的引力场校准,能量输出稳多了,航速也提了一块。”</p>
泽尔补充道:“主要是把能量波动和衰变误差压了下来,才能支撑更高的性能。”</p>
引擎沿用四级中等宇宙文明的四力耦合原理,通过增加三层电磁力导流阀门、结合拓扑不变量校准引力场路径,使正反物质湮灭点的强核力压缩密度稳定在102?kg/3,粒子衰变半衰期误差控制在±003x10??秒,能量输出波动幅度从原型的42降至25,推力112亿牛的稳定期延长40。</p>
跨舰能量共享响应速度提升12,可同时为3套系统精准分能,且通过优化电磁力到推进力的转化路径,峰值航速达到35光速。</p>
维克斯转而看向艾丽娅,指向护盾系统:“护盾这边呢?自修复能力和防御强度有改进吗?”</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