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总第166章)锻造四级中等舰队与进阶念力第二层级(1 / 2)

41 纬度回弹的危机</p>

到了地球历2855年,他的念力感知已深入核心门槛,能更清晰地锁定能量流动的主脉络,甚至能尝试用意识流轻微引导能量走向。</p>

但这种对高浓度能量场的精细操控,也引发了能量反噬,当意识流与能量场的共振频率出现细微偏差时,反冲力会让他浑身乏力。</p>

即便如此,他对能量流动的捕捉精度已远超同阶段修炼者,仅用五年就走完了普通修行者数十年才能达到的感知深度,距离完全掌握能量场的“精准听觉”只剩一层窗户纸。</p>

亚瑟来检查线路时看到他扶着舱壁的乏力身形,道了两句问候便默默转身,关舱门时对拎着拖把的托尼比划了个“他状态不好但很坚持”的手势,托尼往舱门瞥了眼,轻轻把拖把往墙角挪了挪。</p>

埃隆恰好攥着块擦舱布经过,见状把布搭在舱门外的栏杆上,低声道:“让他歇会儿再练吧,急啥。”</p>

三人没再多说,只是放轻了动作,守着这份安静。</p>

全息屏上,林轩正展示着意识流引导能量的实时图谱,原本紊乱的波动曲线已能清晰分出主脉与支流,像被梳理过的溪流般顺着既定轨迹流动。</p>

“长老您看,现在能勉强稳住三秒的精准引导了,就是反噬劲儿还挺大。”他指尖微动,图谱上的能量流随之转向,虽仍有细微震颤,却再无之前的溃散迹象。</p>

瑟隆长老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抬手在屏上点出几个节点:“这里的频率偏差还能再压01赫兹,试试用分形网的第二层结构缓冲反冲力。”</p>

待林轩调整参数,曲线果然变得更平稳,他才颔首道:“五年能到这步,比我当年快了二十倍。”</p>

林轩笑了笑:“还是您上次点拨的‘分层缓冲’起了大用,不然现在还在跟反噬较劲呢。”</p>

通讯切断后,瑟隆长老盯着暗下去的屏幕,对身旁的瑟兰与莱拉摇头感慨:“才五年就摸到感知的核心门槛,普通修炼者这阶段要耗百年,林老弟这进度快得让人头皮发麻。”</p>

就在林轩对能量流动的捕捉精度持续提升,甚至开始尝试通过远程能量感应装置,将念力引导与马洛克正在调试的武器湮灭腔进行能量同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平稳的进展。</p>

那天,他按照“超弦振动模态”理论,试图用念力精准调控湮灭腔内暗物质晶格的共振频率,让意识流与物理力场形成深度耦合,以提升武器能量输出的稳定性。</p>

然而当耦合度达到理论临界值的瞬间,整艘商务舰突然陷入一片诡异的死寂。</p>

舰内所有人都失去了高度感知,仿佛被压在一张无形的平面上,视线里的一切都变成了扁平的色块。</p>

星图全息屏上的三维坐标瞬间错乱,所有星体标记都坍缩成一条扭曲的线。</p>

引擎骤然熄火,能量护盾像被戳破的薄膜般闪烁两下便彻底消失。</p>

这种诡异的状态持续了整整3秒,商务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短暂拽进了二维化空间。</p>

3秒后,随着一声刺耳的空间撕裂声,舰体猛地震颤,所有设备才恢复正常,但舰桥内已是一片狼藉。</p>

事后调取的空间参数显示,此次事故源于“维度相位滑移”。</p>

当意识流与物理场的共振超过临界耦合度时,高维空间的稳定性被打破,引发了维度结构的短暂回弹,险些将整艘舰永久困在二维平面。</p>

这次险象环生的事件让林轩深刻意识到,精神能量与物理能量的深度耦合绝非简单的叠加,其背后隐藏着未被探明的维度安全阈值,而如何在突破耦合效率的同时避免“维度回弹”,成为了横亘在面前的新难题。</p>

42 维度安全耦合的破解</p>

地球历2856年,林轩将所有科学突破汇总成新理论框架。</p>

从四级低等的“力场割裂认知”,到用厄煞文明思路构建的“十维超弦统一模型”;从低等文明的“能量转化极限”,到借高维能量实现的“效率飞跃”,每一步突破都踩着厄煞科技的肩膀,却又站得更高。</p>

泽尔一直试图破解四级中等宇宙文明方程式中那些看似混乱的高维参数,它们在不同坐标系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像被随意折叠的纸张,始终抓不住规律。</p>

直到他深入研究林轩近期传送过来的关于“维度锚定”的理论数据,其中“高维结构的本质联系不会因空间折叠而改变”的观点,让他突然停下了在复杂公式里打转的思路。</p>

“原来关键不在参数的数值变化,而在它们背后的连接关系!”</p>

泽尔盯着屏幕上方程式的拓扑结构模拟图,顿悟般抓起笔在演算纸上勾画。</p>

就像不管怎么折叠一张纸,折线之间的交叉点和连接顺序永远固定,高维空间中的物理规律也存在这种“折叠不变”的核心联系。</p>

他顺着这个思路剥离参数表象,果然从方程式中提炼出“拓扑同胚不变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