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日子过得真不错(1 / 2)

……</p>

“京茹,你这日子过得真不错,三十多岁既没上班也没种地,要是知道以前挣工分有多难就好了,现在干活还得更卖力。”</p>

“是啊,京茹,你真是好命,你姐姐秦淮茹嫁了个好丈夫,你也跟着享福……”</p>

秦京茹听到这些夸奖,笑得眉眼弯弯,带着儿时玩伴如今的大妈们进了屋,单独分发了礼物。</p>

……</p>

“秦淮茹,那边那位就是贾东旭啊,还好你当初没看上他,不然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了。”</p>

……</p>

“秦淮茹,这贾东旭真不记仇?有些不太理解。”</p>

秦淮茹轻声说道:“建设和贾东旭是兄弟!”</p>

……</p>

“大哥,听说姑爷又纳妾了?”</p>

秦二叔只是随便聊聊八卦,不影响大局,他儿子当大厨在酒楼工作,以后这一房也算城里人了。</p>

“唉!这不能怪建设,外面的 实在太多。”</p>

岳父虽有些无奈,但并不担忧,他和老伴与言乐同住,言乐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轻浮。</p>

“没错,姑爷不仅有钱还长得帅,难免惹人羡慕。”</p>

秦二婶接着说道:“大哥,你得提醒淮茹注意,家里的产业要紧,可别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钻空子。”</p>

“二嫂尽管放心,女婿心里明白得很。</p>

关响如今已是线长兼副书记,朝阳在国外深造,未来必有大作为。</p>

言乐接管酒楼后,大家都会跟着她一起打拼。”</p>

岳父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信心,更何况还有京茹帮忙。</p>

……</p>

傍晚,李建设顺利完成了土地置换,择定七日后清晨九点开工修建庄园。</p>

因村里住宿不便,众人连夜返回城市。</p>

次日清晨,《京城日报》以“先富带后富,共赴富裕路”为题,报道了红星集团董事长携妻子回乡探亲、发放现金与苹果之事,瞬间引发热议。</p>

……</p>

“直接发钱合适吗?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方式更像是走资本主义路线。”</p>

“我不认同你的观点,李建设既然有钱,为何不能分给乡亲?这正体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p>

“我并非反对发钱,只是觉得这种方式太直接,是否会导致懒惰之风盛行?这违背核心价值观。”</p>

“你别多管闲事。”</p>

对于李建设发钱一事,社会舆论褒贬不一。</p>

但大家都承认,李建设确实富有,回乡一趟就送出几千元。</p>

要知道,有些家庭的全部积蓄也未必有这么多。</p>

李建设迅速走红,“九二零”事件引发京城数十万人关注,他的发家史、成名史被挖了个遍,甚至包括复杂的感情经历。</p>

随即有人举报:</p>

“我张三、李四、王麻子联名举报李建设涉嫌重婚。”</p>

“李建设纳妾,这是对新时代的挑衅。”</p>

尽管接踵而来的举报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负责调查的人却陷入迷茫——李建设竟然仍是单身。</p>

即便如此,例行询问依旧进行。</p>

“李会长,您与陈雪茹是什么关系?”</p>

“合伙人。”</p>

面对质询,李建设毫不退缩,这段关系完全经得起推敲。</p>

“那么娄晓娥呢?她可是给您生了个儿子!”</p>

“娄晓娥的户籍在香江。”</p>

李建设轻摇其头,心中暗叹:这调查人员未免太过草率。</p>

“不必逐一询问了,她们都是我的合伙人。</p>

丁秋楠是我的干妹妹,秦京茹是我小姨子,至于赵欣梅,那是我的女儿……”</p>

话未说完,李建设便转身离开。</p>

当日负责问询之人随即被调往外地,关于他重婚纳妾的指控也随之销声匿迹。</p>

养小三违法吗?并不违法,只是违背道德而已。</p>

“建设,西区的红星商场店铺已经售罄,本来剩下一百多间,可这几天全卖光了。”</p>

陈雪茹所指的“卖完”不包括预留的超市和少数自营商铺。</p>

“在意料之中,雪茹。</p>

我计划今后亲自站到台前,成为红星集团的形象代言人。</p>

这样,我的知名度越高,就越能为旗下产业做宣传。”</p>

李建设打算在六十岁时退休,所以现在正是享受事业巅峰的好时机。</p>

“我大致懂了,建设。</p>

这次商场盈利显着,几乎翻倍。”</p>

陈雪茹兴奋地说道,因为东区的第三座红星商场正在筹备中,店铺将不再出售,而是归属集团所有。</p>

“这就是名人效应的作用。</p>

在大众的认知中,红星商场意味着高额利润,自然会吸引投资。”</p>

提到林理,李建设暂时搁置了商业话题,认为涉及利益的问题有些庸俗。</p>

……</p>

岁月如梭,转眼便是除夕之夜八点钟。</p>

伴随着老赵的开场致辞,主持人登台介绍到场嘉宾。</p>

“来了,我看到建设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