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俗话说得好,兄弟多路就好走。</p>
这次没去绸缎铺或小酒馆,只去了粮站,包括大栅栏店、前门楼子店、王府井店、长安街店和东单店,还有东直门店。</p>
都是大粮站,谈妥了由学生帮忙卸货,这活儿可不轻快。</p>
他将学生分成几组,以免影响原本搬运工的生计。</p>
“光天,记好了吗?”</p>
“记好了。”</p>
刘光天拿着个小本子,虽然没继续读书,倒学会了做记录。</p>
“行,明天八点半出发,你负责把七十个学生分配到四个粮站卸货。</p>
只要你努力,过几年,我帮你找份好工作。”</p>
他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兼职机会,但如果连这种体力活都坚持不下来,那就算了。</p>
缺乏毅力,在社里也难有作为。</p>
“哥,我听你的。”</p>
刘光天刚发现,这位哥哥竟然和许多粮站领导都很熟络。</p>
……</p>
很快到了周日清晨,李建设早早起床,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请假。</p>
他带着刘光天来到学校门口,七十名学生已在等候,还有几位班主任同行,事情更好办了。</p>
他将队伍分成四组,接着说道:“每卸一袋粮食两分钱,完工后立刻结账,若少给,我负责追回。</p>
哪怕只卸一袋,两分钱也必须结算,别不好意思。</p>
不过粮食较沉,搬不动的可两人合作。</p>
身体不适的,现在也可退出,以后有机会再安排轻松的工作。</p>
好了,出发!”</p>
“谢谢社长!”</p>
方明根率先喊道,他是提前安排好的领头人,负责带动气氛。</p>
“谢谢社长!”</p>
其他学生也跟着喊了起来,从众效应果然有效。</p>
“好,出发!”</p>
李建设把自行车交给刘光天推着,自己也随行,带领一支队伍前往王府井店,距离适中。</p>
班主任唐冬琼也一同前往,这支队伍中有七名本班学生。</p>
到达后,李建设让人请出主任,即便周日,只要运粮,主任就得到场。</p>
事先商定好,运粮卡车已到,立刻开始作业。</p>
李建设原本担心学生们吃不了这份苦,没想到其中竟有一位硬汉,一次扛起三袋粮食,每袋五十斤。</p>
有些学生体质较弱,无法独自搬运重物,需要两人合作完成。</p>
但无一人退缩,贫困是最好的意志磨炼,尤其在那个年代,这些学生大多都不娇气。</p>
最大的挑战来自队伍中的两位女学生,也在咬牙坚持。</p>
李建设看见后并未特别关照,赚钱哪有轻松二字。</p>
“李建设,还有其他任务吗?女生卸粮次数多了确实吃不消。”唐冬琼虽已四十多岁,经历过困苦,此时却只觉此举不妥。</p>
“当然有,但入社时不论男女都得扛一次粮,不愿者直接淘汰。”</p>
他曾是学徒工出身,在轧钢厂挥洒过汗水。</p>
“唐老师,我身体不太好,可能常请病假,那时就让何雨水代任班长。”</p>
李建设借机提及此事,真是巧合。</p>
“身体不好?我看你气色不错,听说每餐白面配两三道菜,比我还讲究。”</p>
“我有胃病多年,之前因病从厂里退下来。”</p>
唐冬琼有些意外,班上数他条件最好。</p>
“在家我会自学,勤工俭学不会落下。</p>
每周都有活动安排,只需选几个带头人就行。</p>
对了,前院的刘光天没考上高中,可以做联络员,负责联系勤工活动。”</p>
李建设已做好规划,社团成立后申请场地开会、分享经验,一切尽在掌控。</p>
“李建设,你打算长期休假?这才开学几天?”</p>
唐冬琼深知此生不易管束,这种请假方式让她压力山大。</p>
“唐老师,听说您家孩子也在求职?”</p>
李建设出手前便已成竹在胸,这一招足以制胜。</p>
“确实在等岗位,街道尽力安排,但我家孩子不爱读书。”</p>
唐冬琼有些窘迫,身为高中班主任,自家孩子却去年高考失利,未能升入高中。</p>
但她还有另一个孩子,情况还算顺利。</p>
"唐老师,要不我下礼拜请个假,帮忙给您的孩子找份工作?她想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像是广播员、图书管理员或接线员之类的。"</p>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紧张,但只要耐心等待,城市里的待业青年终究能找到机会。</p>
然而,一旦选定岗位,便很难更改,比如进入某个小厂后,除非工厂关闭或者有特殊关系调动,否则可能需要终身从事该工作。</p>
唐冬琼叹了口气:"我家姑娘不想当工人,更向往轻松的工作,比如广播员、图书管理之类。</p>
目前只能等着街道的通知,听说过段时间会有广播员培训班,但不知能否争取到名额。"</p>
"唐老师,那我得请一个月假,我对街道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p>
李建设暗自思忖,难怪于海棠没考上高中,后来却成了广播员,原来是遇上了培训班的机会。</p>
就像他之前下乡时认识的杨广安,初中毕业后经过两周培训就去公社小学当了教师,只因后来碰上困难时期,才转而负责食堂后勤工作。</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