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毫无压力(1 / 2)

“嗯,好吧!”</p>

唐冬琼无奈退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你已经是干部了,考不考大学都不重要,更别说读高中了。</p>

李建设并没有急着离开,第一天要留下印象,在社团成员心里树立正面形象。</p>

随即,他卷起袖子,在众人的疑惑目光中走向货车旁。</p>

“李哥儿好!”</p>

“李哥儿,您这是带学生来体验生活吧。”</p>

车上的两个装卸工认出了李建设,京城的装卸工相互熟识,最喜欢去小酒馆,花几分钱就能坐下喝酒,多惬意。</p>

“认识就好,来,让我试试这活儿累不累。”</p>

李建设已有十年没干过体力活,今天决定破例尝试一次,哪怕带病也要参与。</p>

“啊!您要搬粮食,这不太合适吧。”</p>

车上的两个装卸工愣住了,万一出了意外,他们可就遭殃了。</p>

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也惊呆了,平日骑车戴表、顿顿吃白面的社长,居然要亲自上阵?</p>

“别啰嗦,开始干活!”</p>

李建设穿上坎肩,微微低着头露出后颈,这便是“窝脖儿”的由来。</p>

“嘿!稳住!”</p>

两名“窝脖儿”站在车厢上,将一袋五十斤重的粮食放到他肩上。</p>

“再来四袋!”</p>

李建设不仅体魄惊人,更修炼过《五形拳》,拥有豹的爆发、虎的根基、鹤的身形、蛇的灵韵以及龙的神意。</p>

这是内家拳法,从锻炼筋骨到调养气息,再到锤炼精神,层层递进。</p>

对他来说,几十斤的粮食毫无压力。</p>

“还要四袋?”两名“窝脖儿”有些 ,一袋就有五十斤呢。</p>

普通人顶多扛三袋,像蔡全无那样天生强壮的,也不过四袋。</p>

老蔡半天能跑十趟,赚八毛钱,已是佼佼者。</p>

不论哪个时代,能持续负重二百斤的都是壮汉。</p>

三四百斤堪称稀奇,五百斤则近乎传说。</p>

当然也得看地形,像蜀州多山,连挑三百斤的人都难得一见,“蜀道难”名不虚传。</p>

普通箩筐装满六十斤,双筐超百斤才接近青壮年的承受极限。</p>

随着第五袋粮食压上,众人无不震惊——看不出啊!</p>

“再来五袋!”</p>

李建设耸耸肩,二百五十斤浑不在意。</p>

“啊?”</p>

两名“窝脖儿”犹豫了。</p>

“别愣着,快装!”李建设催促。</p>

“行吧!”</p>

两人对视一眼,只得照做,一袋袋谨慎地往上加。</p>

这一幕吸引了人群围观,连粮站周主任都赶来了。</p>

当他们把第十袋粮食放到车厢时,连自己都被吓到——实打实五百斤,甚至更多。</p>

毕竟粮站收多少送多少,来的总是比实际需要的多一些。</p>

“出发!”</p>

李建设背着十袋粮食,身后跟着周主任和其他人,前往后面的粮仓。</p>

到达门口时,因粮食堆得太高,无法进入。</p>

他弯下腰,蹲着马步轻松穿过大门,随后用力将粮食卸下。</p>

周主任惊叹道:“李社长,真是神力!”周主任多年从事粮站工作,从未见过如此壮举,尤其是李建设本以体弱多病出名,更显不可思议。</p>

李建设脱下肩上的坎肩递给身旁的女孩,拍拍手说道:“我只是做个示范,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只要努力都能过上好日子。</p>

新时代要加油干,未来一定更好。</p>

周主任,这次搬运两毛钱,结算一下吧。”</p>

周主任立刻找来会计,将钱交给李建设。</p>

他暗想,若人人都像李建设这般效率,一天赚几十元不成问题,比高级技工工资还高,实在惊人。</p>

学生们目睹这一切,目光已完全不同。</p>

李建设微笑,相信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p>

刘光天惊讶于兄长的力气,唐冬琼也称赞李建设的体魄。</p>

李建设谦虚回应,表示自己只是体质较好。</p>

受此激励,不到中午便完成了整车粮食的搬运,学生们热情高涨。</p>

两个女生合力跑六趟,挣了一笔钱,每人分到六分之一。</p>

这展现了农业时代男女劳力的差异。</p>

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这两位女生并非专职务农,而是读书的,因此在工分上有所不同。</p>

一般情况下,男性一天十工分,女性六到八工分。</p>

秦京茹在公社工作时,一天挣八个工分,约等于八分钱。</p>

具体价值取决于生产队的收益,高的一个工分可达两三分,低的甚至不足半分。</p>

“走吧,回学校,食堂已准备好饭菜。”</p>

李建设今日将学生们带回学校,他们是最先到达的一组,在校门口稍作等待,其他三组随后也回来了。</p>

尽管学生们都很疲惫,但脸上的笑容表明他们都赚到了钱。</p>

李建设站在自行车后座上,由刘光天和方明根扶稳车,以免他摔倒。"同学们,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p>

你们作为从中学生中选拔出的高中生,即将进入大学深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