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仅剩岳母与小京茹,他留下自行车,在外找来两辆三轮车,带上行李前往新居。</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昨晚吃饭时已向岳母说明情况,叮嘱她注意分寸,即使偶尔失言,他也毫不担忧,毕竟就像对小京茹所说的真实情况一样,旁人是不会轻信的。</p>
“妈,我们到啦,这里就是我和淮茹的新家。</p>
同样是三进大院,大门设在 ,据说曾是王府的一部分,环境相当不错。”</p>
李建设正说着,前院的王大婶走出院子,正好帮忙搬运行李。</p>
“哎呀,您就是秦淮茹的妈妈吧?我姓王,住前院,不知该怎么称呼您?”</p>
王大婶热情相助,因昨日李建设提及岳母来访之事,院内众人皆知此事。</p>
“您好,我是秦淮茹的妈妈,姓唐。”</p>
秦母见邻里如此热络,心中暗喜,看来此地适宜长住。</p>
这边李建设付清三轮车师傅费用后,前往前院招呼一声,很快又有几位大妈赶来帮忙搬运行李。</p>
他并非是把老丈人家搬空,实则老秦家在村里已无多少值钱物件。</p>
秦母随秦淮茹来到城里,发现家中境况堪忧,几乎一无所有。</p>
即便如此,她还是积极配合女儿和女婿安排生活。</p>
在中院,她遇见了聋老太太,对方显得十分欢喜,认为搬到这里让生活变得热闹不少。</p>
随后,李建设领着岳母参观后院,并打开房间门锁让她布置整理。</p>
此时,院里的邻居大妈们也纷纷前来帮忙,但并非全然出于善意,更多是在打探老秦家的情况,猜测李建设还能从他们身上占到多少便宜。</p>
“淮茹妈,你怎么不过问你男人和儿子的收入?”贾张氏突然发难,语气间暗藏挑拨之意。</p>
秦母坦然回应:“我哪懂这些,都交给女婿打理,咱们只顾享福就好。”</p>
听到这话,三大妈立刻追问:“那李建设每月给家用了吗?”</p>
秦母摇摇头:“还没提,回头问问淮茹。”她确实未曾考虑过这类事情,因为在村里的时候根本不用操心柴米油盐。</p>
几个大妈交换眼神,都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岳母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接过来帮忙带孩子了?</p>
贾张氏继续追问:“你家男人租的房子花了多少钱?”</p>
秦母答道:“三块,是女婿出的钱,我们没花一分钱。”</p>
贾张氏再问:“李建设有没有给你们家分过钱?听说他带回了不少好东西。”</p>
秦母笑答:“他自己跟淮茹好好过日子就行,哪还用得着分钱。”</p>
贾张氏还想开口,却被其他大妈劝阻。</p>
走出屋子后,陈大嫂说道:“张氏,别总想着生事。</p>
李建设能把老丈人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说明他有本事。</p>
要是换做你们家东旭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得服气。”</p>
贾张氏神色局促地说:“我可没惹事,就是觉得李建设太能骗人了。</p>
连老秦家都信他的那些话。”</p>
蒋大妈心里暗想,你贾张氏不是挺信他的嘛,这院子里就你们家被坑得最惨。</p>
贾张氏被劝走后,大家看到李建设的岳母淮茹妈一进院子就开始忙活。</p>
她先把太太的房子收拾妥当,又回李家整理东西。</p>
到点时开始做饭,等李建设回来后,他便一直躺着,脚都没下过地。</p>
“唉,李建设真是找了个勤快的岳母,和秦淮茹一样都是能干的人,不然怎么能说是母女呢。”</p>
“可不是吗,李建设眼光真不错,挑媳妇挑得特别好。</p>
再说秦淮茹长得漂亮又能生育。”</p>
大伙儿聊了一会儿,各自回家做饭去了。</p>
不一会儿,李建设家就开饭了。</p>
岳母来了,以后中午就能在家吃热饭,不用再考虑外出吃饭的事,不然有时还真不知道该选哪家。</p>
“女婿,我看厨房里没有粗粮,蒸的都是白面。”</p>
秦母发现厨房里的白面至少上百斤,还有几十斤优质大米,可见女儿平日的生活有多舒适。</p>
李建设坐在主位,刚好可以看到房门。</p>
见门外无人,便开口说道:“妈,以后我每个月给您三十块买菜。</p>
家里的油盐酱醋、水电煤气,这些您都不用管,只负责买菜就行。</p>
按照每天能见到肉的标准来买,周末偶尔出去吃饭的钱也不用您管。</p>
钱不够跟我说,多出来的就存着。</p>
我对淮茹也是每月给三十块。</p>
对外就说十五块家用,我们四口人,淮茹中午在学校吃,每人五块的标准就够了。”</p>
他定这个数是有考量的,低于十五显得不正常,天天买菜;太高了又容易暴露他乐于助人的本性,他还是喜欢做好事不留名,公道自在人心。</p>
“女婿,我知道节省,三十块会不会太多?”</p>
秦母咂嘴,心想别人全家可能都赚不到这么多。</p>
“妈,淮茹有没有跟您提过我的收入?”</p>
李建设对这件事并不了解,但他现在已经是高薪阶层。</p>
“淮茹只是简单提了几句,没说得太明白。”</p>
秦母有些好奇,希望女婿不要把她给“吃穷”了。</p>
小京茹突然插话道:“大娘,我姐夫很有钱,花都花不完。”</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