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家人共聚一堂(1 / 2)

“三大爷,我写的歌您看过没?麻烦尽快帮我卖掉,家里急需用钱。”</p>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东旭,你自己想办法吧,这事我帮不上忙。”</p>

“三大爷,我不知卖给谁,您是老师,人脉广……”</p>

话未说完,阎埠贵已溜走。</p>

“这人太不够意思了,看不得我家好过。”</p>

贾东旭嘟囔着回了家,继续翻看放电影的书,他得学点本事,总要找到赚钱的法子。</p>

……</p>

快到傍晚,李建设带着媳妇和小京茹出了院子,往东琉璃厂去,路途遥远,步行不切实际。</p>

“淮茹,如今妈来了,你得多休息,洗衣做饭的事让妈来就行。</p>

吃完饭陪你出去散步,多走动对顺产有好处……”</p>

途中李建设反复叮嘱,疼老婆一辈子,先把她身子养好,自己老了也有依靠。</p>

“知道了!”</p>

秦淮茹依偎在男人身后,满脸笑意。</p>

三进大院已到,这是姥爷留下的宅子,气派非凡。</p>

“姐夫回来啦!”秦光友在门口迎接,兴奋地喊道。</p>

“嗯,这车先给你们兄弟用,接好了。”</p>

李建设下车,将车交给小舅子推,自己则牵着妻子的手进门。</p>

“谢谢姐夫!”秦光友笑容满面,虽提着沉甸甸的车,却毫无疲惫。</p>

李建设点头,带家人穿过侧门,进入内院。</p>

这座四合院格局独特,只有皇家府邸才会如此布局。</p>

姥爷是商人,宅门是普通的如意门,旁边的小屋供看门人使用。</p>

一进门便是影壁,往左是前院,南侧是倒座房, 设有一间客厅,常用于接待宾客。</p>

客厅旁是仆役房,三叔住前院倒座房,大舅子秦光明住另一侧,多余的客房也设在此处。</p>

经垂花门至中院,宽敞的庭院北侧有三间正房,两侧各有耳房。</p>

东西厢房分别是长子房和次子房,东厢更尊贵些。</p>

厨房位于东厢旁靠近前院的位置,西厢角落则是厕所。</p>

通往后院需经东边游廊,雨天游廊能遮风避雨。</p>

“女婿,快坐下,饭马上就熟了。”秦母从厨房走出,满脸欢喜。</p>

“妈,别忙,不急这一时。”</p>

李建设走进正屋,占了三间,老丈人住西厢,东厢空着。</p>

小舅子秦光友挑了一间耳房居住。</p>

后院目前闲置,倒是省事。</p>

姥爷留下的三进大院,占地面积远超普通人家,庭院宽敞,房间众多,唯有前院大门未超出标准,其余部分皆显奢华。</p>

例如,正房旁的耳房看似一间,实则内部隔为两间;三间正房的面积堪比他人五间,这正是商人的低调作风——锦衣夜行。</p>

中院内栽种了一株海棠与一棵柿子树,主人靠卖果脯发家,颇具意味。</p>

李建设来到正房,此处布局分明: 为客厅,配以饭桌,一侧为书房,另一侧为卧室。</p>

若纳两妻,大妻居东,小妻处西,仅隔客厅,往来甚便。</p>

“姐夫,今晚我睡这里。”小京茹粘人得很,即便昨日回村,母亲陪伴亦不愿。</p>

“随意。”李建设笑道,不久开饭,他巡视中院后前往后院,格局似中院。</p>

通常后罩房只是一排房,但姥爷家的后院规格相当,有正屋、耳房及厢房,只是庭院深度稍浅,宽度一致。</p>

若再建一排房,则成为四进院落。</p>

此三进院落,前院八间倒座房,中院十三间,后院同样十三间,另有厨房、厕所与储物间,总计四十多间房,实难住满。</p>

耳房前的小庭院,抄手游廊精致,连通中院与后院。</p>

“哥哥,这院子真棒。”秦淮茹跟来,目光不舍移开。</p>

“嗯!等大宝成年,咱们就搬过来。”</p>

李建设拥着妻子,许久,直至小京茹催促吃饭,才回中院。</p>

一家人共聚一堂,享用丰盛佳肴。</p>

无需外出散步,院中漫步即可消食。</p>

夜晚在此过夜,秦淮茹辗转反侧,低声问:“哥,你说的三根金丝楠木房梁在哪里?”</p>

“在正屋里,姥爷的祖辈本打算打通客厅,改造成明厅通道,继而扩建为四进院落。”</p>

最后未能成功办理,纵深规格受限。”</p>

李建设未将话说尽,这样反倒更好,不明显炫耀财富,才能更安全。</p>

“嗯!”</p>

秦淮茹点头,依偎在男人怀中,轻轻将小京茹往里推了推,示意她别总黏着自己的丈夫。</p>

没多久,她便眼皮沉重,渐渐入睡。</p>

而李建设却一时难以入眠,轻揽着一大两小,忽然想起了小妾陈雪茹,家族庞大,作为一家之主,他需稳稳掌舵。</p>

次日清晨,本就热闹的三进大院已显冷清。</p>

连李建设也早早起身,先送妻子上班,因距离较远,步行并不现实。</p>

随后带小舅子秦光友去前门中学报到,完成转学手续。</p>

等返回院内时,老丈人、三叔以及秦光明均已外出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