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洪承畴剿灭张存孟(2 / 2)

"未雨绸缪罢了。"李自成打断他,"去办吧,小心些。"</p>

五日后,崇祯四年三月十六日,探马来报告诉张存孟,洪承畴亲率延绥、临洮二镇官军一万六千余人,正向双湖峪逼近,现在已经到了山下了。</p>

消息传来,寨中一片紧张,张存孟却哈哈大笑:"来得正好!让洪承畴见识见识老子的厉害!"他立即下令全寨备战,所有能拿得动兵器的男子都要上墙防守。</p>

李自成被分派防守东寨墙,那是整个寨子最薄弱的一段。</p>

他带着八队的六百余人和临时调配来的三百多家眷,赶紧加固工事,搬运守城物资。</p>

寨墙下堆满了棱角锋利的石块,还有十几根粗大的滚木,一头削尖,浸了火油。</p>

"官军火器厉害,"李自成对众人训话,"待其进入百步内再放箭,滚木礌石听我号令一起放下,务求最大杀伤。"</p>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哨兵就发出了警报,李自成登上墙头望去,只见远处山道上尘土飞扬,官军的队伍如一条巨蟒,缓缓向山寨蠕动。</p>

最前面是数百名刀牌手,后面跟着长枪兵和火铳手,再往后是十几门大小火炮,由骡马拖拽。</p>

队伍两翼有步兵掩护,旌旗招展,鼓角齐鸣,气势惊人。</p>

"好大的阵仗"田见秀倒吸一口凉气。</p>

李自成望向前方:"看旗号,是延绥镇的兵在前,临洮镇的在后。洪承畴这是要车轮战啊。"</p>

官军在距寨墙一里外扎营,开始安营扎寨,挖掘壕沟,显然做好了长期围困的准备。中午时分,一队约五百人的官军向寨门逼近,为首的将领打着白旗,显然是来劝降的。</p>

张存孟站在寨门楼上,命人放箭示警,箭矢落在官军前方十步处,那队官军立即停下。</p>

一个书办模样的人上前喊话,声音被山风吹得断断续续:"张贼速速开寨投降洪抚院开恩饶尔等不死"</p>

"放你娘的屁!"张存孟暴喝一声,夺过身旁亲兵的弓,一箭射去。那箭擦着书办的帽子飞过,吓得他跌坐在地。</p>

官军慌忙护着书办后退,寨墙上一片哄笑。</p>

李自成却笑不出来,他看见官军阵中那些黑洞洞的炮口正缓缓调整角度,对准了寨墙。</p>

下午未时,官军的第一波进攻开始了,随着三声号炮响起,官军十几门小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砸向寨墙。</p>

大部分炮弹要么飞越寨墙落入寨中,要么砸在墙脚下,只有一发正中东墙,打得石屑纷飞,墙后三名士卒被震得口鼻出血。</p>

"别慌!"李自成高声喊道,"这些小炮威力有限,打不垮咱们的墙!注意隐蔽!"</p>

炮击持续了约半个时辰,寨墙多处受损但整体完好。</p>

炮声刚停,官军的火铳手就在刀牌手的掩护下向前推进。到了百步距离,李自成立即下令放箭。</p>

箭雨落下,十几名官军倒地,其余人举起盾牌继续前进。</p>

八十步时,官军火铳手停下装填。李自成知道厉害,大喊:"蹲下!"话音刚落,一阵爆豆般的铳声响起,铅子如雨点般打在墙头,五六名士卒惨叫倒地,一人被击中面门,当场毙命。</p>

"滚木准备!"李自成见官军已到墙下,立即下令。</p>

十几根浸了火油的滚木被点燃,顺着斜坡滚下。火滚木所过之处,官军惨叫着躲避,仍有十几人被碾成肉泥或烧成火人。接着是密集的礌石,砸得官军头破血流。</p>

第一波进攻被打退了,官军丢下五六十具尸体撤退。</p>

寨墙上欢呼声四起,张存孟派人来传令嘉奖,李自成还是高兴不起来,这只是试探性进攻,真正的恶战还在后头。</p>

果然,次日一早,官军调来了三门红夷大炮,并且这炮还是荷兰原装进口的,射程远、威力大。</p>

几轮轰击后,东寨墙就被轰开了一个两丈宽的缺口。</p>

官军如潮水般涌来,刘宗敏率人死守缺口,长矛捅刺,大刀劈砍,杀得尸积如山。</p>

关键时刻,张存孟派双翅虎带援兵赶到,才勉强守住。</p>

战斗持续了整整七天,官军轮番进攻,日夜不停;守军精疲力竭,伤亡日增。</p>

第八天清晨,官军突然拔营撤退,只留下满地尸骸和破损的攻城器械。</p>

寨中欢声雷动,张存孟大摆庆功宴,自诩为"陕北第一好汉"。</p>

酒过三巡,李自成再次进言:"大帅,官军虽退,必会再来。不如趁此机会咱们走了吧。”</p>

"住口!"张存孟醉眼惺忪地挥手,"洪承畴不过如此!老子能打退他一次,就能打退第二次!双湖峪是老子的基业,谁也别想夺走!"</p>

李自成无奈退下。当夜,他秘密召集八队的弟兄,嘱咐他们做好随时突围的准备。</p>

洪承畴的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几位将领正在汇报军情。</p>

"抚院,双湖峪地势确实险要,强攻伤亡太大。"延绥镇总兵张应昌抱拳道,"不如长期围困,待其粮尽自溃。"</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