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我倒是真有些想法(2 / 2)

有我当年经历过的艰难困苦吗?</p>

我从乞丐做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有了我的扶持,他们凭什么不去闯荡一番,成就一番事业?</p>

我的儿子应追求超越祖辈,而非躺在父祖打下的基业上虚度光阴,做寄生虫!</p>

我们姓朱,不是猪,不能把子孙当作猪养!</p>

我也绝不容忍子孙变成猪!”</p>

朱元璋话语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此前他对宗室问题毫无良策,只能参考朱棣的思路。然而,从韩成处得知藩王外封这一妙计后,他态度大变,再无兴趣沿用旧法。</p>

相较老四的举措,韩成提出的方案简直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同日而语。于是,朱元璋当即决意推行此法,绝不让子孙如猪般被圈养,更盼他们有所作为。若能出现胜过自己的后人,他即便身在黄泉,也会开怀欢笑。</p>

韩成本欲向朱标说明一二,但听闻朱元璋所言,便将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如今有洪武帝坐镇,无需多费口舌。果然,朱标未尽之意就此中断。</p>

稍作停顿后,朱标续道:“此事违背常理,恐怕许多人不会认同……”</p>

“认同?”朱元璋笑意盈然,“谁敢反对?反对者,杀无赦!”</p>

朱元璋此刻已下定决心,成为藩王外封的坚定拥护者。</p>

韩成提出的这个方案,正中他的下怀。</p>

韩成在一旁听着他的话,不禁竖起双手为朱元璋喝彩。</p>

果然是老朱!果然是洪武大帝!</p>

这样的气势,这样的风范,无人能及。</p>

“陛下,殿下,此事看似越界,实则合情合理。</p>

此事有迹可循。”</p>

韩成开口说道。</p>

他要彻底打消朱标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p>

有迹可循?他们竟不知晓!</p>

朱元璋与朱标都把目光转向韩成。</p>

韩成说道:“分封制的历史非常悠久。</p>

有人说,自尧舜时便已萌芽。</p>

在我看来,分封制是一项卓越的制度。</p>

它既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一个促进疆域扩展的重要途径。</p>

我们华夏文明初兴时,地盘狭小,正是靠一次次分封,一场场征战,才不断拓展疆域。</p>

特别是西周建立后的大规模分封,影响更为深远。</p>

原本很多地方并不归周所有,但通过此次分封,让华夏文明更快传播、发展,华夏的疆土得以进一步扩展。”</p>

七国混战之后,秦终于吞并其余六国,为了巩固集权统治,始皇废除了古老的分封体系,改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p>

这无疑是一项极富远见的举措。</p>

自此以后,无论何人坐拥皇座,都会把统一视为终极追求。</p>

它让这片土地即便历经硝烟与纷扰,依然能重新聚合,愈发辉煌。</p>

然而项羽实行分封,引发楚汉鏖战;刘邦建立汉室后虽设郡县却仍行分封,结果又酿成七国之乱;晋代则有八王之祸。</p>

因此,后世渐渐觉悟,分封时仅予虚名而不授实质领地。</p>

直至当今圣上,同样广封亲王,终致靖难之变……</p>

由此观之,分封制似乎该被淘汰。</p>

毕竟它已不合时宜,不仅阻碍发展,更常致内乱频发。</p>

不过……我并不认同。</p>

因为后来者大多未能掌握分封制的真谛。</p>

分封并非简单地将已有疆域再行分割。</p>

真正的分封制,需要在未完全掌控的新土上施行,借此拓展版图,增强实力。</p>

他把自身掌控范围以外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王。</p>

让这些诸侯王带领部属和兵卒,前往荒芜之地,逐步开拓疆土。</p>

而他们所开辟并建立起来的地方,在名义上依然归属于周天子!</p>

后来那些效仿者,却是在已有土地上施行分封。</p>

这种方式显然违背了国家统一的趋势,难免会造成各种问题,显得不合时宜。</p>

陛下若能将藩王们派遣至边远之地,这分封才真正符合古制。</p>

也是对分封制度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p>

与大明现有体制相结合,定能相辅相成……”</p>

分封制竟能如此解读运用?</p>

偏殿内,朱元璋与朱标听罢韩成之言,都觉得甚是新鲜。</p>

朱元璋早年确实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在稍有地位后,便在马皇后鼓励下,抓紧一切时机充实自己,求知若渴。</p>

直至今日,从未中断。</p>

韩成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学问,不应仅看他早年是否读书,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p>

毕竟人生漫长,不应因前半段经历,而否定后半段可能取得的进步。</p>

否则此刻,朱元璋顶多只是个乞丐或和尚,而非洪武皇帝。</p>

即便如今,朱元璋练功或用餐时,仍喜欢请饱学之士讲述历史给他听。</p>

对于分封制度及其相关内容,朱元璋并不感到陌生。</p>

朱标更是从小便接受了正规教育,对西周的分封制度更为熟悉。</p>

正因如此,当他们听到韩成的这番言论时,才觉得耳目一新。</p>

这是他们之前从未知晓,或者未曾有人告知,亦或是自己未曾思考的方向。</p>

韩成的话乍一听令人觉得有些怪异,但仔细推敲,却显得合乎逻辑。</p>

“原来如此!”</p>

朱元璋带着豁然开朗的表情点头,随即暗自记下了韩成所说的一切。</p>

他决定今后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一旦有人反对并指责不合礼法,他就拿出这套说辞反驳,让对方无言以对。</p>

接着再除掉对方。</p>

这样处理起来更加干脆利落!</p>

“我就说嘛!周天子与周公等人怎会如此愚笨,把大片肥沃的土地分封出去呢?</p>

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