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听朱标这么一问,顿时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关键。</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铁并非容易引爆的材质。</p>
即便勉强能,威力也会大打折扣。</p>
韩成答道:“可让匠人深入研究,寻找适合的材料。</p>
此外,在铸模时特意设计纵横交错的凹槽,或许可行。”</p>
朱标连忙把这些话记下,他认为韩成所说的话句句是真知灼见。</p>
“韩成,你懂如何制作吗?”</p>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p>
韩成回答说:“这我不太会,只是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和几种的功能,其他就不知道了。”</p>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了些许失落。</p>
“皇上,建议您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专注于火器的发展。</p>
这项研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是提升的力,还包括不同成分比例对的影响及其实际用途。</p>
开发多样化的火器,并让它们持续进步,种类更加丰富,威力更加强劲。</p>
火器才是未来的方向,目前我们对和火器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仅是冰山一角。</p>
可探索和改进的空间还非常广阔。</p>
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大明能在火器研发上始终走在前列,</p>
并且打造一支强大的部队,特别是强大的海军,</p>
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屈服于大明的脚下,聆听它的声音。</p>
最终实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p>
真理始终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p>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p>
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p>
朱元璋与朱标心底反复咀嚼着韩成的话语,内心激动不已。</p>
恨不得用大炮轰击天际。</p>
“妙极!”</p>
朱元璋猛然拍打大腿,霍然起身,背手而立,气势非凡!</p>
“真是好一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p>
‘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话,说得太好了!</p>
我朱元璋本是饥寒交迫的乞丐,如今已坐上龙椅,便该再有所作为!</p>
让大明更加兴盛!</p>
超越汉唐,让全世界只听见我大明的声音!”</p>
朱元璋声调高昂,开国的威严与胸襟一览无遗。</p>
此刻的朱元璋,仿佛浑身发光。</p>
朱标望着雄心勃勃的父亲,想起韩成描绘的宏图,也热血沸腾。</p>
握紧拳头,此事怎可缺了他朱标?</p>
朱标深信,若真能达成韩成所述之事,他父子定能流芳百世!</p>
特别是他的父亲,将远超秦始皇、汉武帝,胜过唐太宗!</p>
这是多少权臣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目标。</p>
所以,他必须好好活着,尽量活得久一点。</p>
多做事,多见证大明的辉煌!</p>
审视着大明能行至何方!</p>
在这过程中,大明逐渐强大,而自己也留下了印记。</p>
即便可能再次英年早逝,也不至于那么后悔了。</p>
因为曾经付出过努力!</p>
偏殿内的氛围陡然高涨。</p>
韩成见朱元璋父子反应如此,情绪高涨之余,心中暗喜。</p>
自知晓身在大明且接受这一切后,韩成便一直思索如何有所作为。</p>
让本就兴盛的大明更早启程,占得先机。</p>
使其更加辉煌!</p>
于是,他循序渐进地引导,激发朱元璋等人的雄心,尽量把他们的视野引向海外。</p>
如今看来,成效显着。</p>
接下来便是逐步谋划与发展。</p>
看看多了自己这一股力量,大明究竟能否更进一步!</p>
三人沉默无言。</p>
片刻后,朱元璋心情稍定,重新落座。</p>
看向韩成说道:“火器局我们大明一直存在,不仅六部设有,内廷的兵杖局也有专门生产火器的机构。</p>
现在,我会把你的这些火器构想传达给兵杖局的人,让他们着手研究,尽快做出成果。”</p>
原本朱元璋打算让兵杖局及六部中负责火器的部门共同承担此事。</p>
不过,思索片刻后,朱元璋终究觉得交由兵杖局处理更为妥当。</p>
毕竟这是内廷机构,距离他更近,便于掌控,保密性也更强。</p>
尽管火器局隶属于六部,向来负责制造军中所需火器,而且他已废除丞相与中书省,直接统领六部,但在经历了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人的事之后,面对如此重大之事,朱元璋仍心存疑虑。</p>
“皇上,仅靠现有的这些人,还是不足,不如招募更多合适的人才,专门负责此事。</p>
火器学问浩瀚,意义非凡,值得大力投入。</p>
必须加以重视。”</p>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认真点头,认同其言之有理,他会依计行事。</p>
可转念一想,又觉忧心忡忡。</p>
若只需寻找制火器的工匠,倒也不难寻觅。</p>
然而韩成所指,是要那些能研发新型火器的人才,这类人才一时之间却难以寻得。</p>
得知朱元璋的困扰后,韩成沉思片刻,笑道:“皇上,有了主意,往后您可以多搜罗些装神弄鬼、迷惑百姓、炼丹炼药的不良方士。</p>
将他们悉数抓捕,查清罪行后定案。</p>
接着让这些人参与火器研究工作。”</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