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一锤定音 供销渠道特事特办(2 / 2)

沈用剑在一旁点头,接过话茬说道:“就像这茶,明前的嫩芽再好,落到不会沏茶的人手里,要么烫得发苦,要么泡得寡淡。”</p>

“跟对人,是学他怎么掌火候、知进退,什么时候该沉在杯底积蓄力道,什么时候该借着水温舒展腰肢,这比单纯有片好叶子重要得多。”</p>

大领导说话就是不一样啊,这些话把陈默和房君洁说得一怔一怔的,而董老喝了口茶后又说道:“小常当年跟着阮老,学的不只是怎么做事,更是怎么在盘根错节里护住初心。”</p>

“小陈,你如今在竹清县敢碰硬茬,骨子里也带着他那股子劲。”</p>

“这就是跟对人的妙处:他走过的弯路,能让你少跌一跤;他守住的底线,能让你知道什么不能让。”</p>

陈默听着老首长的话,频频点头,这些道理,也只有在老首长兴奋地时候,才能听得到吧。</p>

就在陈默酝酿着如何表达感激之情时,董老却话锋一变,看着沈用剑说道:“小沈,这特供渠道的口子,得给竹清县开。”</p>

“不是因为它比别家的腊肉多香几分,是因为它背后站着几百户盼着日子红火的乡亲。”</p>

“这不是普通的供货,是给乡村振兴的火苗添柴,给基层干部的实干撑腰。”</p>

沈用剑立刻拿出随身的记事本翻开记录着,同时回应董老道:“董老说的是,我记下了。”</p>

“小陈,回头我就让特供渠道的品控组跟竹清县对接,流程上特事特办。”</p>

“不光是腊肉,你们县合作社符合标准的农特产品,都可以纳入备选清单。”</p>

说到这里,沈用剑直视着陈默,语气极郑重地又说道:“刚才你说的‘三本账’,我们特供渠道也要记一本帮扶账。”</p>

“既要保证品质过硬,让京城的同志们尝到山地里的实在味。”</p>

“更要把这个渠道变成农户的‘致富路’,让合作社的账本越来越厚,让县里的民生账越来越暖。”</p>

沈秘书这话一落,董老在一旁补充道:“后续可以让宣传部门跟进,把竹清县‘腊肉背后的故事’好好讲讲。”</p>

“特供不只是供应,更是一种认可,认可这种扎根土地、心系百姓的做法。”</p>

“让更多人知道,好味道里藏着好作风,好产品里长着好日子。”</p>

沈用剑立刻点头应道:“我这就安排。”</p>

“下周就让工作组去竹清县实地考察,把供应链的细节敲定。”</p>

“保证让这带着松针香和泥土气的腊肉,既走得进特供渠道,更走得稳农户的致富路。”</p>

陈默看着老首长和沈大秘书一锤定音的态度,知道这不仅是一块腊肉的认可,更是对竹清县乡村振兴路子的肯定,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p>

喜欢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