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4(2 / 2)

18天会期,竟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驳他的论点。曲女城大法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了最高的声誉。</p>

留学求取真经的目的已经达到,643年春,玄奘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和657卷佛经,启程回国。645年玄奘回到长安,</p>

他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参观的百姓从朱雀街到玄奘所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p>

玄奘西游归来,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唐太宗听说玄奘从印度载誉归来,在洛阳宫亲自召见了他,听他叙述旅途见闻,高兴地要他把见闻写下来。</p>

《大唐西域记》就是由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的一部名着。书里记述了他游历过的110个国家和听到的28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和风俗。</p>

后来被各国翻译,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研究印度次大陆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p>

玄奘回到长安后,精心组织译场,网罗国内高僧100多人,着手译经。长安大慈恩寺内的翻经院,是专供译经的场所。</p>

经卷收藏在玄奘亲自设计修建的大雁塔里。大雁塔至今仍屹立在西安城南,成为古都长安最显着的标志。</p>

为翻译佛经,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专精夙夜,不堕寸阴”。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了19年,译出佛经74部,共1300多卷。</p>

后来,玄奘所译的佛经的原本在印度散失了,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p>

直到今天,玄奘这个名字在印度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已经成了中印友好的象征。《大唐西域记》和他翻译的佛经也早已成为研究印度历史的瑰宝。</p>

1978年,印度着名历史学家阿里教授,在一封信中说:“如果没有法显(东晋高僧,曾赴印取经)、玄奘和马欢的着作(马欢于明初随郑和下西洋,着有《瀛涯胜览》),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说出了各国史学家的共同评价。</p>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