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泽哀歌:泽泻辞》下卷(1 / 2)

《楚泽哀歌:泽泻辞》</p>

下卷·辞赋流芳照汗青</p>

第五回 泽畔薪火 民忆犹存</p>

屈原被流放江南的第三年,云梦泽的水落了又涨,泽泻枯了又荣。他在泽畔结了间茅舍,白日里观草木枯荣,夜里则秉烛着书,笔下的辞赋里,总少不了泽泻的影子。“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他写香草以喻君子,而那株被豹鞟裹过的泽泻,更是成了“贤而被弃”的隐喻,在字里行间呜咽。</p>

附近的百姓知道他是忠臣,常偷偷给他送些米粮,有时还会带来新采的泽泻。一个叫阿渔的少年,父亲曾因伯庸的泽泻汤活命,他总在清晨把最饱满的球茎放在屈原茅舍门口,附上一张用炭笔写的字条:“泽水寒,藚能暖。”屈原见了,总会摩挲着球茎,想起伯庸说的“草木有性,人亦有节”,眼眶便湿了。</p>

阿若长大后,继承了祖父的药庐,只是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用泽泻,怕遭权贵非议。她将泽泻的用法编成歌谣,教给村里的孩童:“白茎藏泥里,能清肚中水;若遇豺狼恶,藏在草根底。”歌谣里的“豺狼”,指的便是那些糟蹋贤才的奸佞,孩童们虽不懂深意,却把曲调记在心里,代代传唱。</p>

有回,一支溃败的楚军路过泽畔,士兵们大多患了水肿,腿肿得穿不上铠甲,躺在地上呻吟。阿若犹豫再三,还是带着村民采了一筐泽泻,配着生姜、大枣煮成浓汤。士兵们喝了汤,尿量渐多,浮肿消了些,其中一个老兵握着阿若的手说:“这药,像屈大夫的辞赋,看着普通,却能救命啊!”</p>

屈原听说了这事,特意来到药庐,看着阿若晾晒的泽泻,叶片在风中微微颤动,像在点头。“阿若姑娘,”他感慨道,“草木无言,却能载道。纵使被弃如泽泻,只要有人记得它的好,它就永远活着。”他提笔在阿若的药经上写下“泽水有灵,藚草有魂”,这八个字,后来成了楚地医者的座右铭。</p>

第六回 楚亡泽在 药性不灭</p>

楚怀王客死秦国后,楚地大乱,秦军攻破郢都,百姓流离失所,云梦泽也成了战场。阿若的药庐被战火焚毁,那些记载泽泻用法的竹简,大多化为灰烬,只有几卷被她贴身藏着,边角已被汗水浸得发黑。</p>

逃亡途中,她遇到一群饥民,他们吃了发霉的野菜,个个肚腹胀满,上吐下泻,有的人甚至开始便血。阿若摸出最后一点晒干的泽泻,又找来几株马齿苋,一起煮成稀汤。“这药能清肠胃里的毒,”她给饥民分药时说,“就像雨水能洗去泽地的泥,喝了就舒坦了。”</p>

一个濒死的老妪喝了药汤,竟奇迹般地缓了过来,她拉着阿若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年轻时……见过屈大夫……他说泽泻是贤才……如今看来,真没说错……”阿若听着,忽然明白:楚国可以灭亡,宫殿可以倒塌,但泽泻的药性、贤才的精神,只要有人传承,就永远不会消失。</p>

战乱平息后,阿若在新的泽畔重建药庐,她教弟子辨认泽泻时,总会说起“豹鞟裹藚”的往事:“当年那些人以为用华贵的皮毛裹住它,就能让它蒙羞,却不知这草最不怕污,只要洗一洗,晒一晒,照样能治病。就像那些被诋毁的贤人,时间久了,浊泥自会沉淀,剩下的都是清名。”</p>

她还发现,经历战火洗礼的泽泻,似乎比从前更坚韧。在被马蹄践踏过的地方,来年长出的球茎更饱满,药性也更足。“这草啊,”阿若对弟子们说,“见过了人间的荒唐,反倒更懂如何涤荡浊秽了。”</p>

第七回 汉廷辑辞 泽影入典</p>

汉朝建立后,文帝派人整理天下文献,楚地的辞赋因其瑰丽深沉,被列为重点。有位叫刘向的学者,听闻云梦泽有关于屈原与泽泻的传说,特意南下采风。他找到已是白发老妪的阿若,听她讲述“筐泽泻以豹鞟”的往事,看她珍藏的那几卷残简,上面屈原手书的“泽水有灵,藚草有魂”仍清晰可辨。</p>

“《诗经》咏藚,赞其‘美如玉’,”刘向抚着残简感叹,“屈子赋藚,叹其‘裹豹鞟’,同是一草,境遇不同,寓意便天差地别。这不是草的错,是世道的错啊。”他将阿若讲述的故事、民间传唱的歌谣,都记录在《楚辞别录》里,让“泽泻喻贤才”的意象,有了更鲜活的注脚。</p>

刘向的儿子刘歆,在整理父亲遗稿时,对泽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翻阅《神农本草经》,见上面记载泽泻“主风寒湿痹,消水,益气力”,又对比楚地的农书,发现民间用泽泻治消渴、止血、安神的方法,远比典籍记载更丰富。“实践出真知,”刘歆在批注中写道,“医者在泽畔识其性,诗人在乱世悟其情,二者相合,才是泽泻的全貌。”</p>

他还发现,楚地的巫祝在祭祀时,仍会用泽泻与兰草配伍,说是“以清草驱浊鬼”。这让他想起屈原辞中的“芳与日月争光华”,原来泽泻的“清”,不仅是药性,更是楚地人心中的洁净象征,从医者的药罐到诗人的辞赋,再到巫祝的祭坛,它早已融入楚地的血脉。</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第八回 千载流芳 泽水照心</p>

时光流转,云梦泽渐渐淤积成平原,但泽泻的故事,却随着《楚辞》流传下来。晋代的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时,读到“筐泽泻以豹鞟”,曾感叹:“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贤才如泽泻,不被赏识,亦能自芳。”他在园子里种了几株泽泻,说要“观其清,涤吾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