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藚影:诗经灵草传》上卷(2 / 2)

第三回 藚汤疗疾 情意暗生</p>

初秋的一场冷雨,让部落里不少人染了风寒。石玉也没能幸免,打猎回来后就发起高烧,咳嗽不止,痰里带着血丝。萨满跳了三天舞,烧还是没退,石玉的母亲急得直掉泪,找到阿藚:“好孩子,你懂草药,救救石玉吧。”</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阿藚心里急得像火烧,却强装镇定。她想起老祖母说过,风寒夹湿最难治,单用发汗药会伤津液,得用能清热又能利水的药。她跑到泽边,采来最新鲜的藚,又挖了芦苇根、紫苏叶,回到家,把这三样药放进陶罐,加了汾水,用文火慢慢熬。</p>

药香飘出来时,带着股清苦中裹着甘润的气息,像雨后的泽畔。阿藚把药汤滤出来,晾到温热,端到石玉的茅屋。石玉躺在床上,脸颊烧得通红,嘴唇干裂。阿藚扶起他,一勺一勺地喂药汤。药汤滑过石玉的喉咙,他忽然咳嗽了几声,睁开眼,看见阿藚关切的眼神,虚弱地笑了笑:“这药……像你采的藚一样,清清爽爽的。”</p>

阿藚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喝了药,湿毒排出去,烧就退了。”她每天都来送药,顺便帮石玉的母亲做家务,晒鹿皮,编渔网。石玉的烧渐渐退了,能坐起来说话,他总盯着阿藚忙碌的身影,看她把藚皮剥得干干净净,看她把药草分类摆得整整齐齐,心里像被藚汤润过一样,清清爽爽,又暖融融的。</p>

有天,石玉指着窗外的泽地说:“等我好了,带你去泽中心的沙洲,那里的藚长得最白,像你编渔网的线。”阿藚的脸又红了,手里的藚皮差点掉在地上。她想起母亲教她的歌谣:“汾水长,藚儿白,采藚的姑娘等郎来。”原来那些口耳相传的调子,唱的都是这样藏在心底的情意。</p>

第四回 歌谣初起 藚喻情长</p>

石玉康复后,总找借口和阿藚一起去采藚。他们踩着晨光出门,挎着竹篮,在泽边慢慢走。石玉会给阿藚讲打猎的趣事,说哪只狐狸最狡猾,哪头鹿最机警;阿藚会给石玉讲草木的秘密,说藚的根在月圆时长得最快,说莎草的花能安神。</p>

有一次,他们在沙洲上发现一片特别茂盛的藚,球茎大得像鹌鹑蛋,剥开后雪白无瑕,在阳光下泛着玉的光泽。石玉拿起一颗,递给阿藚:“你看,这藚像不像部落里姑娘戴的玉簪?”阿藚接过来,指尖碰到他的指尖,两人都愣了一下,又赶紧移开目光,泽边的芦苇沙沙作响,像在偷笑。</p>

“石玉哥,”阿藚轻声说,“老祖母说,藚是最干净的草,生在泥里,却一点不脏,就像……就像心里干净的人。”石玉看着她,眼睛亮得像汾水的星光:“在我心里,你就像这藚,看着朴素,内里却比玉还纯。”阿藚的脸埋在藚叶里,只露出通红的耳朵,心里却像喝了最甜的藚汤,清润又绵长。</p>

他们的情意,像泽边的藚一样,悄悄生长,被部落里的人看在眼里。女人们在采藚时,会故意唱新编的歌谣:“汾水弯,沙洲宽,采藚的姑娘心不安,郎似藚根白如玉,何时把心交过来?”阿藚听了,会假装生气地扔藚叶打她们,却笑得比谁都甜。</p>

深秋的祭祀仪式上,萨满要选最干净的草木献祭。阿藚采来的藚被选中了,雪白的球茎摆在祭台上,像一串串玉珠。石玉作为部落的勇士,负责献酒,他在向神灵祈祷时,偷偷看了一眼站在人群里的阿藚,她穿着新做的麻布裙,手里捧着一束晒干的藚,在火光中,美得像从诗里走出来的人。</p>

那天夜里,阿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石玉坐在泽边的青石上,手里都拿着一颗藚的球茎,两颗雪白的“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歌谣里的调子,在汾水两岸,久久回荡。她不知道,许多年后,会有诗人路过这片泽地,听见女人们传唱的歌谣,看见采藚的姑娘与她的心上人,于是写下“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让这份藏在水泽里的情意,与清雅的藚草一起,永远留在了华夏的诗行里。</p>

(上卷终)</p>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