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亲尝百草试真味</p>
阿泽在白露滩搭了个草棚,决定先自己试药。他怕草有毒,第一天只取了一小片叶子,放在嘴里嚼。叶子初入口有点涩,嚼着嚼着,透出点辛凉,像含了片薄荷叶,顺着喉咙往下滑,胃里微微发响。过了一个时辰,没觉得难受,反而想撒尿,尿量比平时多了些。</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第二天,他胆子大了些,挖了个指头大的根茎,洗干净,切成片,用陶罐煮水。水开时,一股清苦的气冒出来,混着水汽飘在草棚里,闻着倒不冲。他倒出半碗药汤,汤色淡黄,喝一口,苦中带点回甘,咽下去,肚子里像有小鱼在游,咕噜咕噜响。不到半个时辰,他跑了两趟茅棚,每次尿量都不少,浑身觉得松快,像卸了肩上的担子。</p>
“利水的本事是有了,”阿泽琢磨,“可性味还摸不准。”他又试了不同的用法:把根茎晒干磨成粉,掺在粥里吃,利水慢但平和;用茎叶煮水外洗肿处,皮肤有点发麻,却能止痒。他把感受记在树皮上:“叶,辛凉,利小便;根,苦甘,泻水快;生用偏寒,晒后稍缓。”</p>
试到第五天,他觉得自己摸清了药性,决定回村。路上遇到个逃难的老汉,坐在路边哼哼,腿肿得像两个大萝卜,裤管都撑裂了。“老哥,我这有药,你敢试吗?”阿泽问。老汉喘着气说:“反正也是等死,试就试!”阿泽取了三钱根茎,在溪边煮了水,给老汉灌下去。</p>
不到一个时辰,老汉哆嗦着站起来,说:“娃,我想尿……”他在草丛里蹲了好一会儿,回来时直抹眼泪:“多少年没尿这么痛快了!腿好像也轻了点!”阿泽见药真有效,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脚步都轻快了,草棚里的药篓,仿佛盛满了星光。</p>
第四卷·泽泻得名救乡邻</p>
阿泽回到藕花村时,全村人都出来迎他。老福伯拄着拐杖,肿消了些,能勉强走路;阿莲躺在娘怀里,眼睛能睁开一条缝了。“阿泽,找到药了?”村长跑上来问。阿泽举起药篓:“找到了!这草生在水泽里,能泻水,我试过了,管用!”</p>
他先给病情最重的张叔用药。张叔那时已经肿到胸口,说话都费劲。阿泽取了五钱新鲜根茎,切片,加了三片生姜(怕药寒伤胃,用姜的温性调和,这是他试药时琢磨出的“相畏”之法),煮了浓浓的一碗药汤,撬开张叔的嘴灌下去。</p>
当天下午,张叔的家人就来报喜:“尿了!尿了一大盆!肚子好像小了点!”连灌三天药,张叔居然能坐起来了,他摸着肚子笑:“像捅破了的脓包,水出去了,人就活了!”阿泽又给阿莲用药,这次他用晒干的根茎,加了点红枣(甘温,补气血,防利水太过伤正气),煮成甜汤,丫头爱喝,五天后就能下地跑了。</p>
村里的水肿病,就像退潮的水,慢慢消了。大家围着阿泽,问这草叫啥名。阿泽望着湖边的白露滩,又看看手里的药根,说:“它生在泽中,能泻水湿,就叫‘泽泻’吧!”“泽泻,泽泻……”村民们跟着念,觉得这名字又贴切又好记。</p>
阿泽教大家认泽泻:“叶像箭,根像芋,生在浅滩向阳地。”他还说:“这草春生苗,夏长叶,秋收根,冬藏土,得顺四时采收。秋天收的根最饱满,药力足;春天的嫩苗也能用,就是劲小。”老医婆把阿泽的话记在布上,说要传给子孙:“咱藕花村能活下来,全靠这泽泻,全靠阿泽啊!”</p>
那天晚上,藕花村的人提着灯笼到湖边,照着泽泻生长的地方,像祭拜神明。灯笼的光映在水里,和泽泻的影子交在一起,晃晃悠悠的,像无数星星落在了泽畔。</p>
(上卷终,下卷待续)</p>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