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此后,族里的年轻人都来向阿山和阿月学种白术、配药方。阿山从不藏私,把自己摸索的“看土选种”“按节气管护”的法子都教给他们;阿月则教大家做白术糯米糕、白术蜜饯,让药草的甘温,融入日常的烟火。“白术是畲山的恩物,”阿山常对年轻人说,“咱不仅要会用它,还要护着它,采一株,种三株,让它永远陪着咱畲族人。”</p>
第八卷:结语·赞诗·缘续畲山</p>
岁月流转,阿月和阿山的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种白术、辨药性。“白术为聘”的婚俗,在月山村扎下了根:男方采三年生白术作聘,寓意“三年扎根,百年稳固”;女方蒸白术糯米糕分赠亲友,象征“甘苦与共,情黏如糕”。连畲族的银匠,也开始在银饰上錾刻白术花纹,称之为“固本纹”,戴在身上,祈求家宅安宁。</p>
清代道光年间,《处州府志》收录了畲族这一独特婚俗:“畲民婚嫁,以白术为聘,谓其得土气之精,能固家本。蒸糯米合药为糕,分赠亲族,取‘土能生万物,情能聚人心’之意。”这段记载,让畲乡的白术婚俗,从口耳相传的传说,变成了白纸黑字的历史,印证着“实践先于文献”的智慧。</p>
如今,月山村的白术坡依旧郁郁葱葱,每到寒露采收季,总能看到畲族青年男女在坡上劳作的身影,他们的笑声混着白术的香气,在畲山间回荡。那对埋在阿月新房门槛下的白术片,早已化为泥土,却仿佛化作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畲族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如白术般,踏实扎根,生生不息。</p>
畲乡白术婚俗赞诗</p>
畲山深处白术香,连理枝牵凤与凰。</p>
三蒸三晒凝甘温,一聘一糕结永长。</p>
春种情根埋沃土,秋收家本固中堂。</p>
不是金银能定誓,草木有灵证沧桑。</p>
结语</p>
畲乡的白术婚俗,是一曲人与自然相生相惜的歌谣。它让白术从健脾祛湿的药草,变成了“固本培元”的象征——脾为后天之本,家为立身之基,二者皆需“温养”与“坚守”,恰如白术的品性:甘温而不燥,坚实而不脆。</p>
从阿山的连理枝白术,到世代相传的“白术聘礼”;从蓝阿婆的药汤,到《处州府志》的记载,这段故事清晰地展现了传统医学与民俗文化的交融:民间实践孕育了习俗,习俗又反过来传承了医学智慧,最终在岁月中沉淀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符号。</p>
或许,当畲族新人交换白术片的那一刻,他们不仅在许下爱的承诺,更在践行着一种古老的哲学——像白术一样,深深扎根于土地,顺应自然的节律,用真诚与坚守,滋养出一个家、一个民族最稳固的根基。</p>
(全卷终)</p>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