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定了个规矩:一家最多挖三颗,够治病就行,多的留给别人,留给山。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准再进山。</p>
村里人都信石生,也信山神,规矩执行得好好的。水肿病渐渐少了,大家开始把神珠当宝贝,挖了晾干,串成串,挂在孩子脖子上,说能辟邪;妇女们把神珠磨成粉,混在面里蒸馍,说能强身。</p>
太白山神在冰晶宫里看着,万象珠里映着石生和村民们的笑脸,玄铁做的嘴角,竟微微往上翘了翘。他胸口的万象珠,也亮了些,像是在夸他做得对。</p>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邻村的地主听说了神珠,带了家丁,拿着锄头,闯进太白山,见神珠就挖,不管大小,连带着周围的腐叶、树根,都刨得乱七八糟。</p>
"这是宝贝!都是我的!"地主红着眼,指挥家丁往马车上装,"挖!给我往死里挖!挖完了,这山就是我的药库!"</p>
家丁们不敢违命,把石生他们留着的小神珠、刚冒头的嫩芽,全刨了出来,装了满满三车。地主站在山上,叉着腰笑,没看见脚下的土在冒烟,没听见远处的林子里传来低低的咆哮。</p>
四、迷雾锁贪 神罚初现</p>
地主的马车刚走到太白山的山口,天就变了。起雾了,不是山里常见的薄雾,是浓得化不开的白雾,像掺了棉絮,一下子就把路堵死了,连车轮子都看不清。</p>
"咋回事?"地主骂骂咧咧,"刚才还大太阳呢!"</p>
家丁们想往前冲,却像撞在墙上,雾硬得能托住人。有个家丁不信邪,拔出刀往雾里砍,刀刚进去就没了影,雾里传来声惨叫,再没动静。</p>
"邪门了!"地主吓得腿软,"这是啥?是妖吗?"</p>
就在这时,雾里传来个低沉的声音,不是人的,也不是兽的,像是山在说话:"贪心的人,拿了不该拿的,就留下吧。"</p>
地主这才想起石生说的山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山神爷饶命!我错了!我把神珠还回来!"</p>
他让家丁把神珠往雾里扔,可神珠刚出手,就被雾卷了回去,掉在他脚边,像在嘲笑他。</p>
雾越来越浓,浓得发绿,带着股土腥的苦,闻着就让人头晕。家丁们开始咳嗽,咳着咳着,脸就肿了起来,跟村里得水肿病的人一个样,只是肿得更快,更吓人。</p>
"救命啊!我再也不敢了!"地主抱着头哭,"山神爷,我只要三颗,三颗就够了!"</p>
他从马车上抓了三颗最小的神珠,把剩下的全推下车,对着雾里磕头。磕到第三下时,雾突然淡了些,露出条窄窄的路,刚好够一辆马车过。</p>
"快!快走!"地主爬起来,跳上马车,鞭子抽得马狂奔。家丁们跟在后面跑,肿着脸,像群笨拙的胖子。</p>
他们刚出山口,雾就散了,太阳明晃晃的,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那些家丁的肿,过了半个月才消,而且再也不能进山——一靠近太白山,就浑身发痒,起疹子。</p>
石生听说了这事,赶紧带着村里人去山里看。被地主刨过的地方,土是焦的,根是断的,连腐叶都变成了灰。他心疼得直掉泪,跪在地上,把散落在旁的神珠捡起来,小心翼翼地埋回土里,又从自家药圃里移来些带菌丝的土,铺在上面。</p>
"山神爷,对不起,是我们没看好您的珠。"他对着山磕头,"我们会好好护着,让它们再长出来。"</p>
冰晶宫里,太白山神看着万象珠里石生的身影,叹了口气。他挥了挥手,太白山的北坡下了场小雨,雨不大,却带着股催生的劲。第二天,石生埋神珠的地方,冒出了些白色的菌丝,像给土地盖了层薄被。</p>
五、珠戒后人 山规渐成</p>
地主的事传开后,再没人敢贪心了。太白山周围的村子,都学着石生的规矩:挖神珠,最多三颗;挖完要填土;要给山神烧香。</p>
石生老了,走不动山路,就把挖神珠的本事教给儿子石根。"记着,"他拉着石根的手,指着太白山,"这珠是山神的泪,也是咱的命。你敬它,它就护你;你贪它,它就罚你。"</p>
石根点头,把爹的话刻在木牌上,插在太白山的入口,木牌上画着个黑珠,旁边写着:"取三留七,还山一礼。"</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