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台湾光复(1 / 2)

1944年8月15日正午,高雄港的太阳毒得能把人晒脱皮。老李蹲在码头阴影处啃西瓜,红瓤子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淌,在水泥地上洇出一个个小坑。"呸!"他吐出一颗黑籽,正好砸在脚边的日军钢盔上,发出"叮"的一声脆响。</p>

"老李!别吃了!"丁伟风风火火跑过来,解放鞋底沾着新鲜的血迹,"北平来人了,要开公审大会!你当年在基隆码头当苦力的仇,今天能报了!"</p>

最后的鬼子</p>

阿里山深处的山洞里飘出阵阵肉香。十几个鬼子兵围着抢来的铁皮罐头,吃得满嘴流油。军曹小林舔着罐头边缘的油渍嘟囔:"八嘎,这牛肉罐头比东京银座餐厅的还"</p>

"咣当!"</p>

洞口的大石头突然炸得粉碎,阳光像刀子一样扎进来。二十多个黑影端着三八大盖冲进来——仔细一看,枪管比人还高,都是十五六岁的本地少年。</p>

"缴枪不杀!"领头的阿土仔用日语喊道,这是他跟被强征的哥哥学的唯一一句话。</p>

日本军官"唰"地抽出军刀,刀身上的菊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突然从侧面飞来一记扁担,"当啷"一声把军刀打飞。戴斗笠的老农王伯吐掉嘴里的槟榔:"装啥装?你们联队长昨儿就坐渔船跑啦!现在山下全是解放军!"</p>

最年轻的鬼子兵武田突然"哇"地哭了,颤抖的手从兜里掏出张照片——东京老家早被炸成平地,只剩半截烟囱孤零零立着。</p>

民兵队长二狗子挠挠头,突然闻到罐头香味,肚子"咕"地叫起来:"那个投降的话,罐头能分我们点儿不?"</p>

洞外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有人用闽南语大喊:"最后一个鬼子窝端掉啦!"</p>

北平来客</p>

台北总督府的铜门把手被锯了下来——老百姓说看着像日本旗上的红太阳。新挂的"台湾临时委员会"松木牌子还带着清漆味,几个本地木匠正忙着在门廊下加装长条凳:"北平来的同志坐不惯榻榻米。"</p>

工作组长老周第三次从矮桌前站起来揉膝盖:"这破椅子咋这么矮?跟蹲坑似的。"他的山东口音把"蹲坑"说成了"墩坑",惹得文书小陈捂嘴直笑。</p>

"报告!"门口跑进来个扎麻花辫的女兵,绑腿上的泥巴还没干,"抓到个汉奸,在基隆码头想偷渡!怀里还揣着"她突然脸红,"揣着女人裤衩!"</p>

老周一拍桌子:"带上来!"结果用力过猛,日式矮桌"咔嚓"散成一堆木片。被押进来的胖子扑通跪下,膝盖压碎了两片榻榻米:"长官饶命啊!我就是个卖卖内衣的!"</p>

"卖内衣的?"老周从档案袋抽出张泛黄照片,上面胖子正弯腰给日本军官点烟,"那这照片里给鬼子当哈巴狗的是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