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意外接着意外(2 / 2)

与其现在担心,不如抓紧做点什么。</p>

这种化肥属于固体类,需要用水稀释。</p>

为了让苗子吸收效果更好,陈东又在里面加了些醋水。</p>

既能改善土壤,又能增加追肥效果。</p>

刘青天的雪中送炭,算是给陈东争取到一些时间。</p>

不过,这只是危机暂时解除,不是彻底安定。</p>

给麦子追了肥,陈东马上准备红薯的种植。</p>

相比于土豆,红薯也同样容易储存,但红薯的营养要更丰富,而且还有甜味。</p>

这绝对是大灾之年的必备品!</p>

红薯的生长周期约摸着160天-200天左右,基本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二时间。</p>

这个产量,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危机。</p>

陈东要做的是,缩短红薯的生长周期,保证它一年至少能收获两次!</p>

想要缩短周期,那就必须提高温度。</p>

红薯和小麦均属喜光农作物,但区别是,小麦需要的是光照,而红薯属于土培作物,需要的是地表温度高。</p>

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覆膜,缩小空间,提升温度,从而达到土壤自然升温的效果。</p>

覆膜是一种塑料材质,这年头可搞不出来。</p>

退而求其次,那就用玻璃!</p>

能做出玻璃培养皿,效果丝毫不输覆膜!</p>

陈东烧玻璃的手法,也算是炉火纯青了。</p>

回到家里做出模具,在用河沙烧出半固体的玻璃液,最后浇在模具上。</p>

这一次,陈东没做一体成型的玻璃罩,而是做了可拆卸组合。</p>

每五块玻璃为一组,按照前后左右的方式拼在一起,中间的缝隙用铁桦树的胶水填充。</p>

每组培养皿的四周是密闭的,只有上盖是能开启的。</p>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调节每个器皿内部的温度。</p>

红薯这种作物属于横着长,也就是说,每组培养皿里,最多种植两颗地瓜秧。</p>

以现有的土地面积算,最多能摆下五十个培养皿。</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喜欢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请大家收藏: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没办法,地方太小,这已经是极限了。</p>

陈东又一次陷入深思。</p>

每颗红薯秧的结果量不是固定的,多的能到8颗,少的兴许就一两颗。</p>

想要在有限的土地,种植出大量的地瓜,只能改变结果量!</p>

一百棵红薯秧,如果平均结果量是五颗,那就是五百个红薯!</p>

这个数量,差不多满足全家人的需求!</p>

嗯……</p>

问题还是出在土壤和化肥上。</p>

种地看着都差不多,实际上分门别类相当细致。</p>

种地瓜最好的土,并不是黑土地,而是沙地。</p>

沙子透气性好,土壤松弛,有利于红薯根系呼吸,从而提升生长速度,种出来的红薯损耗小,甜度高。</p>

山上的沙子过于粗糙,必须加上河沙。</p>

一粗一细地结合,才是最好的选择!</p>

另外,还有化肥。</p>

虽然统一都叫化肥,但其中功效差得很远。</p>

就比如说,刘青天送来的固体肥,主要是针对小麦前期孱弱的,里面的成分以磷甲为主。</p>

可放到红薯上,最缺的是钙元素,磷钾如果过多,反而容易把苗子烧死。</p>

去哪弄点多钙的肥料呢……</p>

算了,一步步来吧!</p>

河边。</p>

陈东拿着铁锨一点点清理着泥巴,淤泥下方才是松软的河沙。</p>

现在天气转暖,河里的淤泥泛起淡淡的腥臭。</p>

突然,陈东的铁锨触碰到一块硬物。</p>

陈东有些好奇地剥开淤泥,露出一块白玉色的蚌!</p>

河蚌!</p>

一瞬间,陈东脑子里闪过无数想法。</p>

红薯地有希望了!</p>

……</p>

喜欢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请大家收藏: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