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生态环境好,不光山里动物多,河里的生物量也很丰盛。</p>
这河蚌就是一种。</p>
这玩意小的时候,主要怕鸭子或者水蛭,可只要长大了,基本没什么天敌。</p>
水里的生物,没几个能啃动它的壳。</p>
对于人来说,这玩意吃起来很麻烦,肉又不多,以至于连人都不愿意吃。</p>
因为缺少天敌,这也就直接导致河蚌泛滥。</p>
河蚌的地位,可谓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p>
可这在陈东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p>
河蚌的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一些镁锌等微量元素。</p>
而红薯地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钙!</p>
这简直是运气爆棚啊!</p>
陈东越挖越来劲,几乎每一锹都能带出来一个河蚌。</p>
而陈东又发现一个更为惊喜的事儿。</p>
酸臭的烂泥中,包裹着不少贝类,从小的田螺,到钉状的莲花海狮螺。</p>
虽然都是残缺不全的死螺,可胜在数量大!</p>
这淤泥有大用处!</p>
陈东在河边挖了两担子河沙,又挑着两筐淤泥回了家。</p>
现在这只能叫原材料,必须经过二次加工。</p>
陈东挖出一个深坑,把所有河沙都倾倒在里面,再往里丢进去几块滚烫的火炭。</p>
烤河沙只能小火慢烤,先蒸发掉其中的水汽,使其质地更为松软。</p>
而淤泥在是掺上水以后大火翻炒,这主要是去除其中的粘性,更好地释放泥土中的无机元素。</p>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p>
正好,趁着这时候,陈东开始处理河蚌。</p>
处理河蚌并不需要用蛮力,直接丢在炭火里就好。</p>
温度渐渐升高,河蚌的壳子劈啪作响,各个张开了嘴。</p>
陈东赶紧进屋取了点盐面,朝着上面轻轻一撒,再等上几分钟就能吃了!</p>
陈东把全家都喊了出来,用筷子夹起一条放在嘴里。</p>
淡淡的河鲜味儿瞬间充斥口腔。</p>
野生的河蚌和家养的比不了,本来也没多少肉,再加上火烤,每个蚌里最多剩下一两肉。</p>
反正陈东又不打算用这东西充饥,解解馋就算了。</p>
过足了嘴瘾,再暖暖和和睡一觉!</p>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p>
转天。</p>
火坑里的火已经熄灭,河沙从淡黄色变成土黄色,而黑泥也从膏状变成了松散状。</p>
成了!</p>
陈东把烧好的蚌壳放在石臼里,一下下捣成粉末。</p>
几十只成年蚌,一共出了半斤粉末。</p>
做好一切准备,陈东便的挑着担子上了山。</p>
河沙确实有很好的透气性,可缺点也很明显。</p>
因为透气性太好,导致其失去了锁水能力,浇下去的水全部跑掉。</p>
陈东只能把土壤做二次改良。</p>
最下面层,完全用黑土,当做是锁水层,再上面才是河沙。</p>
河沙约摸着五十公分,更高的沙土层可以给红薯根茎的延伸留下充足的空间。</p>
而加工好的淤泥,则均匀地撒在四周,权当是粗肥料使用。</p>
做完这些,陈东才小心翼翼地把稚嫩的地瓜苗栽进去,又把之前做好的玻璃罩盖上。</p>
如今,陈东不但有了生态园,还有了两大农作物的培育箱。</p>